改革网讯 华灯初上,在福州三坊七巷,游客络绎不绝,品尝美食、古厝打卡;在宁德下党,五颜六色的灯次第亮起,廊桥、流水、村落,组成一幅优美的山村风景画……无论繁华如都市,还是恬静如乡村,支撑八闽灯火璀璨的背后,是连接千家万户的配电网。
配电网犹如人体的“毛细血管”,一头连接能源的生产和转换,一头连接着终端消费,其运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供电质量和客户体验。国网福建电力打造“供电高可靠、源荷高聚合、信息高融合、服务高品质”的高能级配电网,围绕“提升复杂外部环境下的安全保供能力、提高灵活承载多元新型源荷能力、推动配电网智慧化全面升级、升级多元优质的用能服务品质”,将配电网升级成为高能级能量配置枢纽和高能级能源服务平台。
如今,高能级配电网已初具雏形,以前畅想的应用场景正悄悄变为现实。
“透明电网”支撑服务高品质
在福州新区碧海银滩小区3号配电室内,智能开关精准计算着每条支路的负荷,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开关柜之间穿梭巡视,AI时刻监测着配电房里的每个角落……这些智能设备采集到的实时数据被汇聚到配电箱里一个灰色的、不停闪烁着信号的匣子里,进行边缘计算后向数据中台集聚。
“这个匣子就是智能融合终端。”国网长乐区供电公司运检部数字化班技术员陈勇达介绍,该终端可对设备和用电数据进行采集并应用,相当于台区的“中枢大脑”,是建设低压“透明电网”的关键。
国网长乐区供电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首批、福建首个基于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的低压透明电网试点单位,目前已实现县域2692个台区智能融合终端100%覆盖。该公司以智能融合终端为核心,通过接入集中器、智能开关、智能无功补偿装置、环境监控、光伏等设备,率先建成低压透明电网,打造了台区拓扑自动识别、故障自动研判、电能质量监控、分布式光伏监测等15个实用化应用场景,通过配电变压器全监测、营配全交互、业务全上线,实现台区层面的电容电流、电压、功率等因素全景可视、可控、可调且灵活互动。
“以前配电网从台区到客户电表这段是盲区。如果小区某个电表跳闸,我们无法知道是客户内部出了问题,还是台区哪个设备出了问题,需要人到现场挨个排查。”陈勇达举例说,“智能融合终端通过采集、分析并上送台区监测信息,可以自动研判故障,并智能生成工单推给运维人员。”
电网“透明”,供电服务的主动性更强了。“我上班的时候收到短信说家里跳闸,中午回家就发现已经来电了,完全没感觉停过电,也不需要我们自己报修。”碧海银滩小区居民李先生说。原来,李先生家里开关跳闸时,附近的供电公司抢修人员就同一时间接到终端APP推送的抢修工单。不到20分钟,故障处理完毕,供电恢复。
“虚拟电厂”助力源荷高聚合
4月25日,位于厦门同安凤岗的“源网荷储协同自治示范项目”现场,几辆新能源电动汽车正变身为“充电宝”,通过V2G(车网互动)充电桩向电网反向送电。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商业楼宇、工业园区、电动汽车、储能等负荷侧资源不再是单纯消耗电能的‘消费者’,而是既消耗电能又可生产电能的‘产消者’。”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发展部副主任梅超介绍,“V2G充电桩相当于储能,当光伏发电减少、用电负荷增加时,我们可以邀约社会车辆给台区放电,达到削峰填谷的效果。”
电动汽车反向送电、用户空调纳入电网柔性调控,电源、电网和用户多方有机协调互动……国网福建电力在厦门建设的区块链+虚拟电厂示范项目,支持各类社会源、荷、储资源的全接入、全监测、全管理和全方位服务。
“虚拟电厂”看不见,也不发电,而是一个智慧能源管控平台,连接能源生产者、消费者,进行充分的信息交互,充分挖掘各类负荷资源的调节响应能力,高效协同源网荷储各侧的决策行为,实现系统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最优控制。
据厦门虚拟电厂项目建设有关负责人蔡鸿斌介绍,截至目前,厦门电网已聚合社会各类柔性可调资源46万千瓦,占全市最高用电负荷6%~7%,应急时可随时调用。接下来还将通过市场手段引导社会更多资源,包括居民家用空调等参与用电负荷调节并享受需求响应补贴。
根据测算,一个容量35万千瓦的虚拟电厂平台,相当于投产3座110千伏变电站;每利用100小时,可提供电量3500万千瓦时,节能减排成果显著。(吴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