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福建龙岩:十年奋斗路 夯实高质量绿色发展根基

2022-11-18 13:57:58 来源:改革网 翟风采 丘素龙

改革网讯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目标,11月17日福建省龙岩市林业局召开“龙岩林业这十年”新闻发布会,龙岩市林业局二级调研员许志光出席发布会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岩市林业改革发展情况。

据龙岩市林业局许志光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岩市林业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建设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林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有效改善了生态、保障了民生,更好地促进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龙岩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市、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塑造闽西生态更高“颜值”

林业生态持续领跑全省。龙岩市林业局坚持以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珍贵用材树种造林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国土造林绿化,着力提升全市森林质量、优化林分结构,累计完成植树造林262.1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9.39%,较2012年增长5.09个百分点,长期居全省首位;森林蓄积量1.41亿立方米,较2012年增长4999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三。

水土流失精准治理。龙岩市林业局充分发挥林业水土流失治理主力军作用,实施马尾松林分改造、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营造林项目,率先在长汀水土流失区开展马尾松抚育改造试点,突破生态公益林、天然商品林常规抚育采伐方式、采伐强度,马尾松林改造提升经验在全省推广。仅“十三五”以来,全市林业部门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18.9万亩,龙岩水土流失率从2011年的8.33%下降至2021年的5.93%。

资源保护扎实有力。在2012年全省率先禁止采伐天然阔叶树,2016年起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全市列入保护的天然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面积达1465万亩,占全市有林地面积65.5%,每年投入森林资源保护资金达3.35亿元,保护面积、投入保护资金量为全省设区市最大。龙岩市林业局全面推行林长制,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以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林长的组织体系,设立林长3799名,建立协作机制和司法护林模式,以“林长之制”推动“森林之治”。并且在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华南虎保护工程,10月11日又新添一只幼虎,目前已成功繁育华南虎66头,存栏38头。

自然保护地建设全面推进。龙岩市建立了梅花山、武平梁野山、长汀汀江源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岩、上杭、永定王寿山、漳平天台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长汀汀江、漳平南洋、武平中山河3个国家湿地公园。启动实施世界地质公园创建,以连城冠豸山、上杭梅花山和紫金山、新罗黄连盂为主体建设的龙岩地质公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名单,微电影《一方水土》获首届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电影节全球第二名,是国内17个参赛作品中唯一获奖的。

生态宜居全民共享。龙岩市林业局启动实施龙岩中心城区森林景观美化行动计划,全面提升主城区环城及重点交通沿线一重山森林植被圈景观功能,打造片带相连、季相变化、四季繁花、色彩斑斓的复层景观林,推进龙岩中心城区从“山绿”向“山美”转变;龙岩市林业局统筹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全市7个县(市、区)均被评为省级森林城市(县城),创建省级森林城镇9个,省级森林村庄134个,国家森林乡村46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0个,改造提升森林公园11个,完成森林步道189公里,梅花山、武平县入选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积极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依托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国家首批“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开展“我为长汀水土流失精深治理种棵树”“我为红军长征出发地种棵树”“我为碳中和种棵树”等活动,鼓励群众手机线上扫“码”捐资、推行专业队伍线下造林,吸引了全国8.9万人次参与,捐资总额达396万元。

敢为人先、接力奋斗

持续提升林改“武平经验”,打造新时代林改“龙岩标杆”

龙岩是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策源地,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龙岩市林业局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的良性循环之路。2017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福建及武平林改取得的成绩;2017年7月26日-27日,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武平县成功召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汪洋同志出席会议并高度肯定龙岩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2018年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中央办公厅给武平县捷文村群众的回信中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大家继续埋头苦干,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好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全国林改现场会后,龙岩市林业局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进一步拓展提升了林改“武平经验”,继续发挥龙岩市林改在全国树标杆、作示范的作用。2017年10月,牵头起草并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意见》,逐步建立完善林业产权、融资、产业、技术、政策等深化改革的“五大支撑体系”,武平县被国家林草局列入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武平县捷文村、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基地被列入全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示范基地。2020年,龙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化林改过程中出现的“树种结构单一、林分质量提升难,林业经营分散、规模经营难,林业经营投资大、林农贷款难,生态保护范围广、林农增收难”等新难题,着力通过创新“森林生态修复新方式、构建林业经营新体系、形成生态保护与林农增收新机制、创新普惠金融改革新模式”等新机制,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有效途径。2020年7月,龙岩市林业局牵头起草并推动出台了《龙岩市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在巩固“五大支持体系”的基础上,从推进五大重点工作、实施五大重点工程、建设五大重点项目等三个方面持续深化改革。2021年7月,龙岩市被列入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8月,国家林草局出台措施,从深化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创新林权抵押贷款机制、健全森林经营管理制度等九个方面支持龙岩市开展林业综合改革试点;11月,市政府制定出台《龙岩市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实施方案》,重点在稳定林地承包经营、落实“三权分置”机制、健全林权管理服务等十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在2021-2025年的综合改革试点期内,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因地制宜、多策并举

培育壮大绿色富民产业,激发乡村振兴更大“动能”

龙岩市林业局充分发挥林业作为山区、林区乡村振兴主力军作用,立足各地生态特点,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找准绿色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林业产业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让山林变成“绿色银行”,为全面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发挥了作用。龙岩市林业产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222.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04.7亿元。

龙岩市林业局做强做大林下经济,坚持多层次、多方位盘活林地,立体布局、综合开发,大力实施林下经济“一县一品”工程,形成了以武平林下种植紫灵芝为代表的林菌模式,以上杭林下种植金花茶、长汀林下种植兰花为代表的林花模式,以连城、永定林下种植铁皮石斛、七叶一枝花、黄精为代表的林药模式,以武平、新罗、漳平林下养蜂为代表的林蜂模式。目前,龙岩市已累计建立林下经济示范基地963个,武平、长汀、连城被评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县”,林下经济产值由2012年的13.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42亿元,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055万亩,带动17.7万户农户参与。

融合发展生态旅游。龙岩市林业局大力实施林业品牌战略,推进林业品牌建设,充分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开展特色生态旅游,持续打造以“森林人家”为主的生态旅游品牌,着力建设一批自然教育、森林康养、森林体验基地。龙岩市现有“森林人家”292家,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2021年,龙岩市森林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032.3万人次、直接收入11.38亿元、实现社会总产值50.78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57倍、2.53倍和3.76倍。

做优做实花卉苗木产业。龙岩市林业局持续打造“杜鹃、国兰、蝴蝶兰、富贵籽”四大特色优势盆花,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持续提升漳平永福、连城朋口、武平东留、永定龙潭等特色花卉小镇。2021年,龙岩市花卉苗木产业实现产值105.7亿元,是2012年的4.29倍。

优化提升木竹产业。龙岩市林业局大力扶持以竹集成材为主的木竹加工企业,加快推动国家漳平户外木竹产业示范园区、长汀闽赣竹木制品精深加工循环产业园、连城朋口木竹加工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多家木竹制品龙头企业进驻。龙岩市现有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家、林业上市公司2家。2021年龙岩市实现林业工业产值245.3亿元,是2012年的1.79倍。

夯基础、抓服务、重创新

推动林业工作提质增效,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更强“保障”

抓项目支撑。坚持“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充分发挥老区苏区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全力对外招商引资、向上争取政策项目,扎实推动一批事关龙岩林业发展的重大项目落地生根。今年以来,龙岩市林业局引进了中林集团(龙岩)国家储备林项目等招商引资项目4个,总投资超104亿元;策划生成闽西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等林业9个项目,涉及投资16.65亿元。仅“十三五”以来,共争取上级资金达48.63亿元,有力服务了全市经济发展大局。

抓服务保障。强化龙岩市项目用林保障,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压缩办理时限、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实现审批事项“一趟不用跑”。出台服务重点项目用林保障实施意见,成立市、县两级用林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每月一通报、每季一推进、半年一督查”的工作机制,有效服务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创造了坎市互通项目在一周内获得了省林业局用林审批、“龙岩—广东龙川”铁路在一个月内获国家林草局用林审批的“林业速度”,为龙岩市发展建设赢得宝贵时间。

抓科技创新。创建了福建省首个、全国第7个国家级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园区依托上杭白砂、漳平五一、武平南坊国有林场和漳平木竹产业园区开展建设,打造南方森林多功能示范区、马尾松高优特栽培示范园、珍贵和乡土树种选育与利用示范园、木竹精深加工示范园等“一区三园”。目前,园区已同10所院校合作开展技术研究,引进了1位院士、2位杰出青年专家、25位教授的项目落户,搭建4个林业科技创新平台,亚热带人工林碳汇提升试验平台,国际首创的双塔移动通量观测平台,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树种多样性、功能特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平台和树种菌根类型与森林生态过程长期实验平台。建成全国现存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人工杉木大径材基地、林下药用植物高效精品示范园等60个示范点。核心区上杭白砂国有林场被国家林草局确定为“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2022年6月,上杭白砂国有林场林木种子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进行诱变育种试验。 (翟风采  丘素龙)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