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赣闽粤边起宏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观察

2022-05-20 15:05:54 来源:中国改革报 丁南

□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丁 南

“古田会议”在这里召开,红军长征从这里出发。这里是赣闽粤三省交界处的福建闽西革命老区,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的生态福地。

90多年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赣闽粤三省交界之地领导创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书写了“风展红旗如画”的不朽篇章。如今的闽西革命老区,绿色群山正成为幸福靠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水土流失治理经验等一批改革样板在这里兴起,不断探索新时代老区高质量发展之路。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将闽西革命老区涉及的三明、龙岩市打造成为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样板。行走在闽西大地,感受沧桑巨变,红色精神生生不息,绿色动能源源不断,乡村振兴“织出”民生画卷。

激发老区“精、气、神”

5月8日,随着最后一组500米长钢轨铺设到路基上,途经闽赣两省的14个革命老区县的兴泉铁路全线铺轨贯通,预计9月底具备全线开通运营条件。兴泉铁路建成通车后,江西东部的宁都、石城和福建西部的宁化、清流、明溪、大田、德化、永春等8个革命老区县将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

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赣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三明等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再获政策加持。

赣闽粤革命老区的大部分位于福建,全省69个老区苏区县(市、区)大多属于内陆山区和传统农区。如今,一度“路隘林深苔滑”的闽西革命老区逐渐突破大山重围,从贫苦之路阔步迈向振兴之路。三明沙县机场已开辟北上广深等16个城市航线,向莆铁路、南龙铁路、浦梅铁路、漳永高速、厦沙高速等相继建成通车,“市域有机场、县域有快铁、县县通高速、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客车”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宁化县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要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闽西段)建设”。为推动红色传承,宁化县被列入省规的17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全部开工,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约8.3亿元。

毛泽东诗词中“路隘林深苔滑”的清流县,当年是中央苏区的“东方堡垒”和前哨阵地,如今已蜕变为“路宽林茂粮丰”的山城明珠。近年来,清流县持续打造乡村产业振兴“红色引擎”,42名村党组织书记领办合作社57个、创办企业12家,带动403名村干部、党员立足村级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沧龙渔业、青甲大米、元山莲子等特色产业项目148个,实现111个村全覆盖,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牌”特色经济发展格局。

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三明沙县小吃,是革命老区扶持发展富民产业的一个缩影。“扁肉是砖,拌面是钢”,经过多年耕耘,沙县小吃筑成了富民产业的高楼大厦,年营业额近500亿元,辐射带动就业30余万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多山、多绿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如何激活绿色资源成为一道发展必考题。2021年5月,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颁发给了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的常口村,该村的3197亩生态公益林被折算成碳减排量12723吨,“卖空气”卖出14万多元,走出了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共进的乡村振兴之路。

“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获批,极大激发了287万三明苏区人民追赶超越的‘精、气、神’。”据三明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三明市大力弘扬老区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林改、医改等多项特色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老区面貌变化日新月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334.82亿元增至2021年的2953.47亿元,年均增长8.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2,315元、21,617元,分别比2012年增加18,886元、12,242元。

三色叠加“红、特、绿”

山水画廊,人间福地。福建闽西老区的三明、龙岩两市,林地广袤、有山皆绿,森林覆盖率接近80%,成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取之不尽的“绿色宝藏”。

在“福建最绿县份之一”的长汀县,这个昔日的“红色小上海”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域之一。经过30多年攻坚克难,一场绿色新“长征”改变了这一局面,长汀人民创造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实现了“荒山—绿洲—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作为“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县不断探索林业金融创新,去年率先上线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平台,解决了林权评估难、担保难、处置难、流转难等问题。目前武平全县总造林面积超过林改前25年的总和,绿色经济风生水起,群众的生态饭越吃越香。2021年,龙岩全市林下经济实现产值242亿元,经营面积达到1055万亩,辐射带动农户17.7万户。

作为全国著名革命老区的龙岩市,享有红军故乡、红色摇篮、红旗不倒“三红”的美誉。在“古田会议永放光芒”的上杭县,古田旅游区、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群、红色交通线等精品旅游线路持续提升,红色经济成为革命老区历久弥新的“底色”。“十三五”期间,龙岩市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4757万人次、实现收入30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3%、20.8%。

用好红色资源,巩固绿色优势,传承特色闽西文化。“红、特、绿”三色叠加,给龙岩老区振兴发展带来高光“亮色”。

互联互通共富裕

今年4月29日,龙岩市首趟中欧班列(红古田号)成功开行,打破了长期以来龙岩市企业产品主要依赖“海运”出口的单一模式,也打通了闽西革命老区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建设好龙岩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鼓励跨境电商搭乘中欧班列,加快对外开放通道建设,龙岩正致力打造闽粤赣边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

互联互通“提速”的同时,龙岩市的有色金属产业、机械装备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5+N”重点产业也步入“快车道”,全市产业结构不断向中高端跃升、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迈进。目前拥有有色金属、建筑业、文旅康养3个千亿级产业,紫金矿业进入世界500强。

据龙岩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的同时,龙岩将放大革命老区政策效应,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合作试验区落地,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文旅康养、医疗卫生、重点平台建设等方面探索与广州对口合作模式,努力打造“老区+湾区”、“老区+特区”合作样板和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示范区。

放眼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今年一季度,龙岩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28.8亿元、增长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6%、7.3%,并首次跻身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2021年,龙岩入选中国百强城市,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81.78亿元、增长7.7%,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四,人均排名第一。

来源:2022-5-20《中国改革报》06版


[责任编辑:武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