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陈卫:力争在加强长江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和修复上做好表率

2020-01-14 18:30:08 来源:本网专稿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卫介绍重庆如何“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情况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卫介绍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情况

1月13日上午,在重庆市两会宣传组举行的专题记者会上,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卫介绍重庆如何“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情况时说,2019年4月15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重庆要“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为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重庆市坚持抓大保护、促绿色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保护生态环境力争上游,推动绿色发展勇当表率,在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重庆市两会宣传组举行的专题记者会现场

改善环境质量绘就最美底色

绿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美底色。2019年,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统筹推进“建、治、管、改”,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打好碧水保卫战方面,以实施“双总河长制”为抓手,深入推进“三水共治”(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累计实施水污染防治攻坚工程与措施3100余项,新建污水管网2752公里,累计建成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2600余座,日处理能力达到533万吨。建成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94个。全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7.6%,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全市无劣V类水质断面,确保一江碧水向东流。

打好蓝天保卫战方面,全市上下深入实施“蓝天行动”,突出抓症结、抓关键、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实施“四控两增”措施,累计完成2000余项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措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实现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6天,其中优的天数119天,同比增加23天,为2013年实施空气量新标准以来最好水平。六项主要指标均下降,其中PM2.5浓度为38微克/m3,同比下降5%。打好净土保卫战方面,全市累计建成一般工业废物处置设施9座,年处理能力1444万立方米,建成投运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处置设施76个,年处置能力达166.5万吨。危险废物实现“一物一码”管理,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实现镇级全覆盖。推动乡村生态振兴,2019年完成40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印发《重庆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办法》,完成358块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治理修复污染土壤15.5万立方米,提供净地面积208万立方米,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赋能提质增效加快动能转换

绿色发展包含两大方面:一是生态产业化,就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资源的“含金量”;二是产业生态化,就是不断提升产业经济的“含绿量”。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大量这方面的数据和案例,同时,长寿区也是绿色发展的典型示范,值得大家关注。

一是严格空间管控。2019年,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在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中率先编制完成“三线一单”并通过部级评审,近期将正式公布。同时,继续严格落实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5公里”管控要求,即1公里范围内坚决禁止新建重化工、纺织、造纸等存在污染风险的工业项目,5公里范围内坚决禁止新布局工业园区。通过有效的空间管控,科学指导地区产业布局、发展规模和开发强度,既确保了生态环境免遭无序开发,又为高质量发展留足了空间,避免了散乱、无序、低效发展。国家推长办印发了《关于支持重庆广阳岛片区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的意见》,将广阳岛片区确立为长江上游首个绿色发展示范。

二是推动结构调整。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为统领,制定出台了《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9—2020)》,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行动,印发《重庆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2019年推进计划》。严控过剩产能,严格化工、涉重、涉危、造纸、印染、火电等高污染、高排放和资源性项目环评审批,分类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大力支持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见效。全年审查规划环评47个,审批项目环评4171个,涉及总投资4752亿元,产业结构更趋科学合理。近期主城区正在开展的“无废城市”建设国家级试点,就是要通过源头减废、资源利用、安全处置等措施,倒逼产业升级、消费转型,实现绿色发展。

三是提升服务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审批效率。重庆市生态环境系统将风电、印刷线路板等类别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权限下放至区县;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工业类、城市基础设施类等19类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制;将环评报告书和报告表审批时限压缩至原来的1/3,企业开办前置审批事项由190项减少到32项;建立建设项目涉生态环境问题咨询机制,提前介入、全程指导。同时,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创新,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绿色金融支撑,2019年全市纳入统计的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900亿,同比增长超20%左右;成立全市首家绿色银行,发行绿色债券44.6亿元。持续壮大环境要素交易规模,全年共有1780家次企业参与排污权交易,交易金额4786.04万元。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开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巡回宣讲,倡导环境守法,培育良币精神,助推绿色发展,2019年集中培训企业3000余家。重庆市经信委组织开展第二批市级绿色制造示范创建,评选出绿色工厂42个、绿色园区2个、绿色矿山101家,徳感工业园等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获纳入国家第一批燃机创新示范项目试点。重庆市发改委牵头编制起草了《重庆市贯彻落实〈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的意见》,市机关事务局、市妇联、市交委、市住建委、市城管局、市商务委和各区县全面参与,积极推动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绿色生活七大创建活动,以绿色生活促进绿色发展。

强化支撑保障坚守安全底线

生态环境安全是绿色发展的底线和保障。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一手抓督政,压实责任化解突出问题,一手抓督企,落实措施消除安全风险。2019年累计开展41场综合性应急演练,排查风险企业3431家次,整改隐患530个,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同时,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3864件,罚款2.57亿元,移送公安行政拘留90件,涉嫌环境污染犯罪51件,有效震慑环境违法行为。中央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完成对重庆的集中督察,受理群众投诉3863件,目前整改办结3310件。

2019年,全市新建成水、空气、声环境自动监测站71个,建成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动态汇集约40万户污染源数据。同时,我们动用无人机、无人船、红外热成像仪等手段,在全国率先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核实排污口4172个,为科学治污、精准攻坚提供有力保障。

“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推动我市全域绿色发展的关键之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全面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作用”,全力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本次‘两会’形成的共识,只争朝夕、攻坚克难,进一步力争在加强长江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和修复上做好表率,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做好榜样,在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上做好引领,在上下游协同发展上做好带动,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上做好标杆。”陈卫如是说。

五大措施建“无废城市”助力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重庆主城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明确了哪些措施以推动绿色发展?”面对记者的提问,陈卫说,“无废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模式,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大发展理念的引领,通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持续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一句话说就是最大限度减少对固体废物的填埋量,使固定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

陈卫说,2019年4月,生态环境部将重庆市纳入试点范围,试点区域为主城九区以及两江新区、高新区,试点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重庆市政府同意,重庆市的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从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个方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助力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概括起来讲,有以下五大措施:

一是补齐设施短板,确保固体废物无害化安全处置。重点是建设一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污水污泥处置等处理处置设施。到今年底,主城区原生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填埋”、城镇污水污泥100%无害化处理处置,固体废物得到及时安全处置。

二是推动源头减量,为绿色发展提供空间和容量。重点是推进绿色生产,构建汽车、笔电行业循环产业链,创建循环化园区和绿色工厂。践行绿色生活,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减少和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推动快递包装废弃物减量化和循环利用。

三是夯实科技支撑,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以钛石膏等难利用的工业固危废、建筑垃圾等为重点,加强技术研发和示范。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培育一批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骨干企业。到2020年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45%提升至5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由2%提升至4%。

四是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坚持改革创新,针对各领域固体废物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点和关键环节,加强顶层设计,修订、出台一批管理制度、激励政策,启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地方立法调研,系统解决固体废物管理中的堵点、难点,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高效的管理体系。

五是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无废城市”建设需要全民参与,我们制定了宣传方案,明确了宣传重点,面向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家庭等,分领域、分阶段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实施无废学校、无废商场、无废景区等细胞创建,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记者雷茂盛 王明高 雷云锋 梅超)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