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环保手段倒逼城市转型升级

2019-10-24 13:21:26 来源:本网专稿 

“湖州经验”:立法为示范探路

记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一行走进江南古城湖州市。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生态+”绿色发展先行地和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湖州市在生态文明法制建设中贡献了诸多首创性成果,实现了生态环保领域国家级荣誉的“大满贯”:2016年,出台了全国首部规范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地方性法规;2017年,制定了全国首个自然资源资产保护与利用考核办法;2018年,发布了全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标准;今年8月,上线了全国首个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平台。

采访团一行来到湖州市德清县下渚湖街道和睦村坝斗港渔业养殖尾水治理点,但见碧绿的水生植物与岸边的美人蕉相映成趣,田间清水流淌,让记者恍如进入了滨水景区。

据介绍,和睦村坝斗港区域总面积835亩,水产养殖面积780亩,涉及养殖户33户,主要养殖品种为青虾。2017年开始对养殖区域实施渔业养殖尾水治理,采取以连片区域为单位,集中小散养殖户、集中收集尾水、集中处理的方式,建设沉淀池20亩,曝气池2亩、生物净化池3亩、人工湿地20亩。同时,依托于湿地内原有水生植物,放养田螺、河蚌等水生生物,吸收和虑食尾水中的富余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目的。

在德清县下渚湖街道水质健康检测评估中心,采访团一行人的目光,被一本白底彩照的《河湖体检报告》吸引。

该报告单与普通医院出具的体检报告单相似,共有6页,每条河道对应一份。记者翻开一本名为《德清县河湖体检报告·茅山前港》的报告单,只见上面详细列出了影响茅山前港河道水质的各项指标,以及河道所属街镇及村名,并有“既往病史”和“健康评价”栏,方便各级河长“对症下药”。

据悉,茅山前港曾因缺乏管理,水面漂浮物较多,水质较差。而经过整治后,已达到三类水质标准。

为加强河湖长效管理,德清县目前已在全县范围内运用人体医理的方法开展河湖健康体检。参照《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以基础、水文、水质、生物、社会、病史六大类18个分项指标对河湖进行全面体检,让水体健康状况量化显示,使河湖日常管理有据可查,“一河一策”编制有档可依,河长变更有文可交,全面提升德清水环境长效管理运行机制。

当采访团一行来到湖州市长兴县原陈湾石矿废弃矿山基础上打造的主题乐园项目现场,所见所闻引发了记者热议。

据悉,陈湾石矿的开采,始于上世纪40年代,周边有两个自然村约800多户村民均靠在此采矿为生。矿山于2000年关闭后,留下一座破败不堪的弃矿,山体裸露、边坡陡峭、宕底崎岖,且留下一处深潭,周围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2002年以来,长兴县大力开展废弃矿山生态治理。针对原陈湾石矿周边地理条件,按照生态修复与因矿施策的原则,于2002年启动对该废弃矿山边坡生态复绿,累计投入100多万元,耗时4年时间完成了治理,最终形成了太湖水、湿地水与矿坑水互相映衬,弁山与矿坑崖壁相映成趣的“三水一崖”自然景观。

2006年,长兴县结合农村土地综合开发项目,对原陈湾石矿宕底及周边废弃矿坑实施矿地复垦,累计投入复垦资金406.47万元,完成整治总面积19.62万平方米,新增耕地258.83亩。

2015年,陈湾石矿生态治理后的山水景观自然环境,吸引了上海长峰集团在陈湾石矿所在地投资建“太湖龙之梦乐园”,项目设计保留了原区域裸露山体、植被与废弃矿坑,并设计建设自然山水景观,特别是酒店的选址,巧妙地遮挡住裸露的矿体。整个项目投资约200亿元,总占地面积11,600亩,含11家酒店、13座剧院、太湖古镇、野生动物园、全国最大的马戏城和盆景园、7个主题乐园、3万平方米会展中心、5000亩湿地公园。项目设计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建成“吃、住、行、游、购、娱、养、育、展”九种功能要素的旅游集聚区。

嘉兴转型:联动推“五废共治”

以潮、湖、河、海并存驰誉长三角的江南名城嘉兴市,不仅名人辈出,更是党的一大会议举行地、红船精神的起航地。

前些年,这里却发生了长江口生活垃圾非法倾倒、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曝光等事件。对此,嘉兴市痛定思痛,知耻而后勇,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坚决打好生态环境治理翻身仗。以前所未有的高度抓整改,把生态环境工作“必答题”变为“加分题”;以“五废共治”模式抓治理,把生态环境工作“薄弱点”变为“闪光点”;以绿色发展理念抓长效,把生态环境工作“独奏曲”变为“交响曲”。

据悉,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市长毛宏芳与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签订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责任书,亲自带队深入一线开展督查暗访,形成整治持续高压态势和齐抓共管的局面。

据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曹建强介绍,嘉兴市把解决固废领域问题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线来抓,于2017年启动“五废共治”3年行动,所谓“五废共治”,即投入80亿元建成46个固废处置项目,建设、生态环境、农业、卫健等多部门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农业废弃物、医疗废物等“五废”管理,确保到2020年实现“一般固废不出县,危险废物不出市”的目标,力争达到“无废城市标准”。

通过稳步实施统筹规划“一张图”、项目推进“一盘棋”、执法监管“一闭环”、风险防控“一张网”、环保服务“一个窗”,嘉兴实现了固废处置能力大幅度提升。

嘉兴市抓住产业转型的源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强化源头管控,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源头上防治环境污染。做好“退”的文章,深化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大力推进“退散进集”“退低进高”,加大“低散乱污”企业淘汰腾退。做好“转”的文章,继续加快纺织、印染、化工、造纸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清洁生产改造,进一步减少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做好“进”的文章,充分发挥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溢出效应,大力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据介绍,嘉兴市还构建了一般工业固废信息化监控系统,依靠信息化智能监管手段与生态环境治理目标相结合,严防固体废弃物非法倾倒污染生态环境等恶性事件发生,实现了固体废弃物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控,以及风险可预警、事件可追溯、责任可认定、过程可跟踪、数据可统计、信用可评价的统筹监管,建立了覆盖全市的线上信息化监管和线下执法联动合力,实现了产废源头管理精细化、运输过程规范化、地方监管全面化。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