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五个转变”推动警务改革纵深发展

2019-05-28 03:09:55 来源:本网专稿 

综合窗口 

打造不分警种的“实体店” 

把线上业务整合成“一网通办”,把线下业务归拢到“综合窗口”。结合警务流程再造,上海将一些高频业务试点下放至基层派出所,核心思想就是淡化警种意识、强化警察意识,实现“不找警种、不分区域、一次办成、全市通办”。

为了把“综合窗口”试点好事办好,顾村派出所坚持规定动作与创新实践“两手抓”,对标规范要求、优化硬件保障,优化机制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对办事大厅进行了精心布置,重新设置功能区域,添置自助设备终端,设置了“首问接待员”岗位,并在首批47项事项清单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增加了部分交通违法处理业务。

记者看到,出租车司机王师傅从取号机拿号、排队等待到办理完毕,整个过程不超过20分钟。他告诉记者,顾村附近几个小区住着很多出租车司机,以往要赶到交通队处理,一去就是半天时间。“现在在派出所就能处理交通违法业务,比以前赶到湄浦路的交警窗口少跑10多公里,至少节省了1个小时。”省时又省力,使王师傅很满意。 

张华说:“在市局规定动作基础上,我们分局自我加压,又增加了部分交通违法处理,没想到反而成了业务大头,平均每天要处理350多笔,占全部窗口业务日均500笔的2/3。”他说,作为首批“综合窗口”试点,派出所7名民警从原来各管一摊,到熟悉出入境、交通和户籍等近50项业务,实现了警务流程全覆盖和警务业务全能。 

目前,上海公安派出所“综合窗口”可以办理的业务共有13类47项。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办公室警官孙学成表示,“综合窗口”改变了以往办事要到不同警种窗口办理的传统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的派出所办理多种业务,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方便。 

据了解,在第一批试点基础上,上海正在筹划推出第二批45个“综合窗口”试点,在不久的将来,有望逐步实现全域覆盖、全面铺开。

“一门式”综合办理 

把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在6家派出所试点建设“综合窗口”基础上,上海还把警务服务进一步下沉,在闵行区的马桥镇、虹桥镇探索公安业务进驻人口集中的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实施“一门式”综合办理的新模式。数据显示,自年初开通以来,这两处窗口已接待群众2.4万余人次,累计受理户政、交通、出入境等各类业务1万余笔。

从今年1月起,根据有关加强窗口服务工作的部署要求,马桥派出所正式将审批、服务事项窗口搬至人口密集的马桥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开设“公安综合窗口”。服务内容包括户籍、身份证、部分交通车驾管以及港澳台旅游签注、出入境证照首次申领 (限网上预约成功)等47项。这些业务以往需要到交警支队、治安支队、出入境办、户籍派出所才能办理。 

“公安综合窗口”把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给市民办事带来了很大便利。5月8日,在马桥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记者巧遇正在为新车办理车辆检验合格标志的张先生。他说,他家住在老闵行,当天是从6公里外的交警支队车宣大队窗口赶过来的,那里排队的人很多,车宣大队窗口人员告诉他这里能办理车辆免检业务。刚开始他有些不大相信,想不到来这里一看,发现等待的时间很短,业务办理仅用了十几分钟。他说,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开办“公安综合窗口”这个主意非常好,省去了大量排队时间,他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更多的朋友。 

居住在马桥镇的李女士是新上海人,父母常年在上海帮其照看小孩。几天前,看到家门口的“公安综合窗口”可以办理护照和港澳通行证,于是走过来询问她的父母是否也能在这里办理。民警询问两位老人情况后,指导李女士在手机 App上帮老人做了预约。按照预约时间,李女士带着自己父母来到马桥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成功办理了护照和港澳通行证。 

据了解,派出所“公安综合窗口”进一步下沉入驻属地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仅在闵行区即已有5家,这是上海市公安局落实“一网通办”的又一创新举措。

“一网通办”是上海以“绣花”精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一步,也是上海市公安局对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的一次全方位深层次改革。按照“一口受理、联动审批、快捷收付、一网通办”的目标,上海市公安局认真践行以服务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充分依托智慧公安建设,正在进一步整合线上服务渠道、稳步推进“综合窗口”建设、推进电子证照归集和应用、全力压减材料和时限。接下来,将对标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精细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按照“能减则减”的原则,切实实现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