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龙江-中国改革报看龙江,龙江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伊春:捧出绿色就“醉人”

2018-11-09 14:22:20 来源:中国改革报 袁小峰

2000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正式实施,给备受“两危”煎熬的伊春林区带来曙光。伊春人渐渐觉醒起来,不改变单一依靠木材的生产方式,不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不但面临生活之艰、生存之困,还会断了子孙生路。弥补生态创伤,寻求接续发展,伊春探索走上一条以生态建设为主、木材生产为辅的发展之路。2005年,伊春以国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为历史拐点,坚决摒弃靠砍木头生存的定势思维,确立并实施了“生态立市、产业兴市”战略,木材产量大幅调减,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2007年开始实现森林蓄积长大于消,接续替代产业露出萌芽,传统单一经济结构逐步向多元化转变,林区危困局面得以有效缓解。2011年,《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实施,伊春在木材收入年减少7亿元的情况下,主动“壮士断腕”,在全国重点国有林区率先停止了森林主伐,倒逼林区加快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型。2012年,开启了“三次创业、转型跨越”新征程,标志着伊春经济转型全面铺开。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引领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2013年,伊春牢牢把握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定位,彻底放下斧头锯,终结林区延续60多年的木材采伐历史。2015年伊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上了以生态为主导,向绿色要效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不悖的绿色转型发展新路。他们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在停伐阵痛、产能过剩叠加过程中,“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横下一条心抓转型促升级,搭建起了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基本实现了生产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生态主导型的重大转变,发展动能由独木支撑向多点发力的根本转换,林业城市也实现了向森林生态城市的华丽转身。

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在首站来到伊春时指出,“你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认识和诠释。感到你们找对了道路,我就放心了。”“停伐后,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摸索接续产业发展路子。”“停止采伐了,林业产业并不是衰落了,也不是走入低谷了,而是伊春、伊春,柳暗花明又一‘春’。”“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书写好林区转型发展新篇章,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

伊春人牢记总书记嘱托,肩负新时代使命,围绕打造“两座金山银山”,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做好“三篇大文章”为统领,扬绿水青山之长,借冰天雪地之势,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坚持做大一产抓融合,做优二产抓提升,做活三产抓拓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统筹做好保生态、促转型、推改革、美城乡、惠民生等各项工作,林区生态要素竞相迸发,生态生产力充分涌流,生态优势加速向发展优势转化。伊春,大生态呈现出大发展大未来。

 

大举措,保护生态资源是第一要务

从“单一”到“系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资源。大森林承载了伊春的过去,更牵动着这个城市的未来。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一期实施前,伊春活立木总蓄积已经锐减到2.05亿立方米,不到开发初期的一半,而且大多是中幼林,几乎无林可采。资源没了,伊春赖以生存的“根”也就没了。伊春就是本着这样朴素的感情,像保护眼睛一样,开始了持久而又艰辛的保护历程。

早在2004年,伊春市政府发布一号令,决定全面停止天然红松林采伐,通过吸纳社会各界人士挂牌认领、建立保护基金,为37.65万株红松找到了自己的主人。到目前,该市红松林面积已恢复到6.12万公顷,拥有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天然红松原始林群落。2008年,又相继停伐了黄菠萝、水曲柳等珍贵树种,并将林蛙、蓝莓等珍稀野生物种列入重点保护范围。2013年,全面停止了森林商业性采伐,实现了生态保护由单一向系统革命性的转变,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治理迈出了艰难而又坚实的一步。森林蓄积正以年净增长1000万立方米的速度递增,森林覆被率由天然林保工程实施时的78.4%增长到今天的84.4%。

从“治标”到“治本”像对待生命一样珍爱生态环境好山好水好空气,作为伊春最靓丽的名片,一直被外界所羡慕。针对水、大气、土壤污染问题,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对境内河流实施管理保护,河道采砂、乱倒垃圾、私设排污口等问题被彻底杜绝,该市建成和在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9家,连续14年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以控燃煤、抑扬尘、防废气为重点,严格落实污染减排责任,严控企业污染物排放,淘汰落后产能,2014年以来,累计淘汰及改造小锅炉292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1.35万台;强化对土壤污染重点企业的监管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养殖废弃物、生活垃圾都要经过无害化处理,进行循环利用,有效促进了土壤和环境的持续改善。2016年,伊春通过了黑龙江省级生态市验收,进入“中国氧吧城市”50强。

治标的同时更要治本。伊春建立并严格执行生态建设年度报告、生态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让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县(市)区目标考核中还增加了“生态分”比重,不管党政领导在任时GDP增加了多少,离任时如果生态环境账不合格,都将被问责。严格制定项目落地标准,提高生态门槛,坚决不上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高耗能的项目,近10年来,主动放弃亿元以上项目20余个,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

从“思想”到“行为”像细雨润物一样培育生态文化。保护生态关键是要形成全民生态文化,只有文化的力量才是最恒久最可持续的。多年来,伊春深挖生态文化内涵,坚持教育和引导相结合,思想和行为两手抓,细雨润物、循序渐进地推进生态文化建设,使生态价值观成为城市主流价值观。

坚持从娃娃抓起,推进生态文化进校园、进课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把生态环保理念根植到孩子们的心中,培育生态文化的传承人;依托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植物园、博物馆等,打造面向公众、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普及场馆和环境教育基地,推动教育多角度、广覆盖。

过去林区百姓“靠山吃山”,每年仅用于举炊取暖就要消耗木材100万立方米以上,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2009年,伊春启动实施了生态移民,对55个林场(所)进行撤并,搬迁居民1.4万户、3.5万人;积极推进烧柴改革,推广生物质半汽化炉、生物质燃气、水源热泵等举炊取暖节能新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了人为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大效应,绿色发展实现新跨越

分散突围,接续替代产业开始萌芽。上世纪90年代,铁力林业局、双丰林业局率先突围,拉开了林区二次创业的序幕,加快推进森工经济由单一的林木经济向林、农、多、加复合型转变,由单一指令、数量扩张向市场导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单一国有国营向多种经济成分多元发展的混合经济转变,开始走上一条在困境中谋求长远发展之路。他们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依托林区多种资源优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林下经济、职工自营经济、家庭经济初露端倪,森林食品业开始萌芽,生态旅游业兴起,产业结构得到初步调整,二元经济结构向多元经济结构转变,逐步摆脱了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方式,扭转了林区独木支撑的局面。

2005年,伊春被国务院确定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上升国家战略后,林区经济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壮大,生态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全省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森林食品北药业异军突起,木材精深加工业整合步伐加快。在停止森林主伐的形势下,初步实现了由“独木支撑”向“多业并举”。

生态引领,绿色转型发展步入良性轨道。近几年,伊春林区在艰难的抉择中,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动能的转换。在全国经济“三期叠加”、下行压力加大,全面停伐对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伊春坚持以生态为主导,向绿色要效益,推动产业发展向生态化转变,产业布局向园区化转变,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转变,加快构建以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林都北药、木业加工、绿色矿山五项产业为主导,以森林碳汇、冰雪经济、森林康养、健康养老、会议会展、体育赛事、特色文化为支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框架。

“百年红松籽、天然桦树汁、寒地野蓝莓、有机黑木耳、时令山野菜、高锶矿泉水、伊林飞岭鸡、道地双五味、宝宇森林猪、天然椴蜜汁”、“沉香、玉石、红玛瑙、灵芝、貂皮草”,以“十特五宝”为标志森林绿色物产,正在响彻大江南北。伊春林区坚持向国土资源森林空间的充分利用要发展,转变靠山吃山“吃法”,变“采山”为“种山”,以龙头企业为牵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林下种养基地规模化、品质化、融合化,实现了一产接二连三,全市261个各类基地星罗棋布,友好万亩蓝莓园等35个大型融合基地,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业态更加多元。木耳种植实现了一次“产业革命”,由小作坊生产、露天摆栽,向工厂化制菌、立体化栽培转变。“森林百草园”建设向质量和规模效益“双提升”迈进。做大一产抓融合,一个以生产绿色有机原生态产品的森林绿色物产集聚区正在破茧成蝶,依靠森林空间,林区既守住了绿水青山,又种出了“金山银山”。

在今年哈洽会和中国(东北亚)森林博览会上,森林食品、林都北药、实木家具,木制工艺等十余门类,百余品种,千余件产品精彩亮相,受到中外客商青睐。特别是伊林集团带来的木耳茸液、桦树液酒、野生猕猴桃饮料、蓝莓果汁等天然饮品,十分抢手。展会上的新产品正是伊春建设中国森林绿色食品之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伊春坚持做优二产抓提升,围绕“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把森林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作成第一支柱产业,打好组合拳,推动多元化发展,着力构建从林间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积极招引大企业、改造提升老企业、培育壮大伊林集团等新企业,加快“红蓝黑白+林药+林畜+林菜”7条优势产业链延伸升级、促进了森林食品向中高端跃升,让绿色大森林变成绿色大厨房、绿色大药房。同时,他们注重用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传统木业加工提档升级,建设“中国实木家具之乡”,“光明家具”2017年网络零售额达到1.56亿元,荣获黑龙江省“第一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这个市木制工艺企业主打“北沉香”系列产品,小木艺撬动大产业,擦亮了“中国木艺之乡”名片。坚持将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园区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翠峦、铁力、西林园区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成为拉动伊春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翠峦园区以森林食品精深加工为主定位,发挥中小企业创新孵化功能,入驻企业达85户,成为黑龙江省唯一的生态经济开发区。

近年来,伊春坚持做活三产抓拓展,加快建设森林生态旅游名城。以森林生态旅游为牵动,坚持去景区化、市场化,大力开发研学、康养、度假、冰雪等新产品,推出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项目,丰富了旅游业态,提升了旅游供给质量,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正在提档升级。成功举办了首届伊春旅发大会,推出了“十大最美景区”。推进“旅游+”战略,建成岐黄养生院、嘉荫龙乡颐养中心等多家“医养结合”机构,夏季一床难求,十分火爆。伊春成为“中国金融40人论坛”永久举办地,策划推出“跑在青山绿水间、呼吸中国好空气”国际森林马拉松等一系列品牌赛事,有效拉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休闲避暑胜地、康体养生天堂、科普研修目的地、会议会展首选地、体育赛事理想地”“中国伊春·林都雪城”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2016年全市入境游客首破千万人次,2017年达到1257.6万人次。成功跻身中国冰雪旅游城市目的地排行榜前十位,荣膺“向全球游客推荐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伊春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全域旅游”为引领,突出特色山庄这个“点”,依托特色沟谷打造“线”,升级特色小镇形成“面”,“点”“线”“面”相结合,促进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打造山水田园综合体。西岭山庄、九峰山养心谷、带岭永翠河谷、越橘庄园等特色山庄已经成为旅游靓丽风景线,全市特色山庄己达88个。让产业成为小镇的支撑、让文化成为小镇的灵魂、让旅游成为小镇的载体,让社会资本成为小镇的血液,伊春正在加快推进嘉荫恐龙文化小镇、桃山温泉小镇、铁力日月峡冰雪文化小镇等10个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产、城、人、文”一体平台,努力把伊春打造成为“诗意栖居”理想地、盛世乡愁存放地、特色文化弘扬地、生态产业集聚地。

 

大民生,宜居宜业老有颐养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改革开放40年,亿万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伊春借助天然林保护工程,深挖自身潜力,经济转型与民生建设同步,持续释放改革发展“红利”,全力以赴保障和改善民生。

就业是增收之源,是最大的民生。伊春在经济转型进程中,始终尽一切努力抓好就业工作,坚持以创业带就业、促增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快林业劳动力向接续替代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2013年底,伊春林区全面停伐,收锯挂斧,7万多名林业转岗职工,人往哪里去?成为最亟待解决的民生大课题。面对严峻就业形势,伊春打出了一套“向林中转、向林外转、向域外转,公益性岗位托底”的“三转一托底”就业组合拳,着力解决林业富余职工“就业难”问题。目前,全市已完成全部安置任务的99.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走出了一条“养林”与“养人”的“双赢”之路。创业就业的积极成效,促进了职工群众收入的大幅提升。在岗职工月均工资由2000年的275元提高到现在的3027元。2017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67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25元

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到2018年8月,伊春现有贫困户3767户、贫困人口6950人,省级贫困村19个。他们坚持将抓创业、促就业作为精准脱贫的治本之策,采取超常规举措,主攻产业扶贫软肋,补齐“三保障”短板,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多方联动构建大扶贫格局,有力促进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这个市65个产业扶贫项目,实现了对贫困人口全覆盖,其中两个以上覆盖达62%。对符合条件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了低保及新农合、大病保险保障范围。今年确保11个省贫村出列,确保脱贫3700人。2019年末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住房是民生之要。近10年来,共完成棚户区改造35.38万户、新建棚改住房1896万平方米,惠及人口75万人,人均居住面积翻了一番多,林区群众彻底告别了居住近半个世纪的低矮破旧的棚户区,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伊春相继摘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平安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桂冠,成为全省唯一同时拥有这三块“金字招牌”的地级市。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统筹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兴办幼儿教育、整合义务教育、提升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使教育发展更加全面均衡。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投入教育经费97.31亿元,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开启大规模的学校布局调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前幼儿入园率提前四年达到省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到100%,高考入段率实现十连升。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分级诊疗和双项转诊制度,公立医院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和纳入医疗保险定点率都达到90%以上。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新农合保险补助标准、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大幅提高,全面完成新农合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以提标扩面为重点,不断提高社会保险水平,“五项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 。

伊春70年开发建设,40年改革开放,不变的是永恒绿色,书写的是时代传奇,见证的是历史巨变。新的时代方位,标注新的起点。发展无止境,改革不止步,奋斗无穷期,伊春必将焕发出青春活力,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伊春”美好画卷。

 

[责任编辑:彭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