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不可避免 风险总体可控

2018-09-25 21:15:00 来源:本网专稿 

中国经济有韧性和潜力对冲中美经贸摩擦影响

美国进一步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无疑会对中国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中国经济是否能经受住中美经贸摩擦所带来的冲击,是社会各界的普遍关切。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对此作出回应:“综合来看,尽管影响不可避免,但风险总体可控,中国经济完全有能力通过扩大内需、促进高质量发展来对冲影响。”

连维良所表述的“风险总体可控”,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支撑。

一是中国经济整体有韧性。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达到12.7万亿美元,对外出口达到2.26万亿美元。2000亿美元,在出口总量中占8.8%,如果考虑加工贸易的因素,对增加值的影响还会再小一些。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产业门类齐全,构成多元,不同部分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和替代,在应对外部冲击时往往能够表现出很强的弹性和韧性。

二是中国经济内需有潜力。中国有近14亿人口,年人均国民收入近9000美元,而且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国内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还很不平衡,有很多短板、弱项,因此,增加投资的潜力也很大。

三是市场主体的竞争力在不断提升。尽管中国的进出口企业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正是在应对外需下降的挑战当中,不断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和科技创新的能力,能够在应对挑战中经受市场考验。

面对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特别强调“要做好我们自己的事”,重点是六个“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谈及如何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连维良表示,具体措施归纳起来是三个“更加”——更加有效地扩内需、补短板,更加有效地减负担、优环境,更加有效地调结构、提能力。

“总的来看,中国经济具有很大的韧性和潜力,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有条件促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连维良说。

中国采取的稳外贸政策措施符合WTO规则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月~8月,中国进出口总额3.02万亿美元,增长16.1%,其中出口1.6万亿美元,增长12.2%,进口1.41万亿美元,增长20.9%。这组数据表明,中国今年以来进出口延续了稳中向好的态势,结构持续优化,质量和效益也有较好表现。

当前,贸易摩擦形势依然复杂,外贸企业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趋紧,如何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傅自应表示,稳定外贸发展非常重要。中国中央政府不久前研究,要在符合WTO规则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定外贸发展,帮助企业渡过这个难关。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将针对过去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在出口时没有全额退还的实际情况,考虑对一些出口商品按照国际惯例实行增值税全额退还。同时,将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使出口企业能够使用更多的出口信用保险工具,降低企业风险。据悉,这些稳定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将会陆续出台。

还有记者问及中国的补贴政策是否符合WTO的相关规定,是否会造成不公平竞争,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回应说,中国是世贸组织(WTO)的成员国,我们的补贴政策是严格遵守WTO规则的。

据介绍,WTO把补贴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禁止性补贴,第二类是可诉补贴,第三类是不可诉补贴。“我们现在的补贴政策主要是以不可诉补贴为主,辅之以可诉补贴,对于禁止性补贴我们是全面取消的。”邹加怡表示,我们的补贴政策改革和完善的总体方向是:补贴政策以不可诉补贴为主,尽可能少的采用可诉补贴。比如在农业补贴方面,现在取消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这三项“黄箱”补贴、可诉补贴,代之以支持耕地的地力保护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政策等“绿箱”补贴。

理性看待贸易摩擦升级引起的外资企业外迁

美国对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伤害的不仅仅是两国的中小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更会给全球产业链带来重大冲击和负面影响。

在被问及外资企业外迁的影响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表示,跨境投资和业务转移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一种自主的商业行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企业的迁入或迁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当前,美国挑起和升级贸易摩擦,的确对部分企业带来困扰和冲击,有一些外资企业出于分散风险、降低成本等考虑选择外迁,对这一问题应理性看待。

对此,罗文表示,既不回避问题,也不夸大问题,要继续按照自己的步伐和节奏进一步扩大开放。“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来到中国投资兴业,已经落户了的外资企业,我们也相信绝大多数企业会继续留在中国深耕发展。”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说,中美经贸摩擦对两国的中小企业发展都会造成一些影响,尤其是这次新一轮2000亿美元的主要征税对象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

“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中前进的,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条件,也有足够的能力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他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内需,发挥我国市场优势,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拓沿线国家市场;大力推进简政减税减费,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