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产品到卖服务,家电维修服务如何“提质增效”

2018-08-01 14:51:38 来源:人民网 

消除标准“痛点”,让诚信成为行业共识

截至目前,针对家电维修行业的监管,我国只有一部2012年出台实施的《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过于笼统,导致一些标准难以执行。

有专家指出,要净化家电维修市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第一,应进一步完善家电维修服务业的法律法规,为消费者维权和职能部门执法提供有力依据。第二,家电维修行业组织要加强对家电维修企业、人员的监管,定期向社会发布“白名单”和“黑名单”,利用强制手段及时惩处不法商家,依靠法律的权威让不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第三,优化投诉渠道和受理取证流程,方便消费者投诉;第四,家电企业也要强化维修等售后服务,建立和完善直营维修网点,方便消费者维修。最后,应积极采取措施,扶持家电维修市场发展,使这一细分市场的竞争更充分、业务更透明,倒逼从业者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同时,追本溯源,家电维修乃至其他维修服务问题的根源,是诚信机制的严重缺乏,各家平台特别是互联网搜索平台的诚信义务应责无旁贷。

以互联网平台的推广排名为例,如何防范“劣币驱逐良币”?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诚信排名机制,把诚信而非商业利益放到前面,就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此,上海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能够让那些提供虚假信息的网络服务商真正“流血”,感受到违法违规的严重后果,就会起到有效警示的效果。他建议,可借鉴环保公益诉讼方式,通过检察院、消费者协会等介入,产生指导性案例、理顺机制。

在家电维修行业出现的问题上,失信企业和互联网平台都存在诚信缺失问题。如何确保他们将诚信建设落实到行动上?专家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可以通告、披露相关公司在诚信建设方面的力度、配合度、诚信指数等信息,影响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估值,获取金融机构贷款数量,参加政府机构组织的相应评比、政府补贴等。相关信息还可以通过国家机构公示,以产生震慑力。

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不讲诚信、坑蒙拐骗的企业,即使逞一时之势、得一时之利,也终将因信用“亏空”而被淘汰出局。

只有把“要我守信”变为“我要守信”,才能够更好地维护社会环境,传承我国传统的美德。因此,还要加强诚信体系和法制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呼唤行业强化监管,重视消费者投诉,坚决严惩、淘汰不诚信、假维修的企业;另一方面,尽快制定出台售后服务企业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推行企业等级认证和服务标准;建立严格的服务商选拔标准、服务标准和监督机制。只有所有相关者均发力到位,前述种种乱象才能彻底消除,整个家电售后服务业才能步入正轨。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