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奖惩促行业规范发展
2016年以来,医美行业政策变化主要体现在监管趋严、行业不断规范方面,中央和地方分别发起专项监管行动,行业规范化成为大势所趋。
其中监管力度最大、惩戒范围最广的当属2017年原国家卫计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以查处案件为抓手,全链条严厉打击涉及注射“微整形”的相关违法犯罪活动,曝光一批违法企业单位,惩处一批不法分子,坚决有效遏制医疗美容市场乱象;建立严重违法犯罪者“黑名单”,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实施联合惩戒。
同时,对非法行医也明确了治理要求。《方案》要求加强生活美容机构监管,查处无医师资质的个人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行为,查处医师到非医疗机构开展医疗美容服务的行为。另外,违规医疗美容培训也将得到整治。根据《方案》,医疗美容培训属于医疗技术专业培训,必须由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开展,培训师资和培训对象应符合《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严肃查处违规开展“微整形”等医疗美容培训行为,查处不具备资质开展培训的机构、单位和个人。
同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组织评价专家组,对北京、四川、江苏、广东、浙江、广西、云南、海南、黑龙江等9省市的102家医疗美容机构进行了评级,最终评出5A级10家、4A级10家、3A级20家、2A级9家。其中5A为最高级别,获评5A表明该医疗美容机构在内部规范管理、保障患者安全、临床技术力量、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水平等方面都走在国内美容医疗机构前列,是值得百姓信任的医疗整形美容专业机构。医美患者可以根据A等级标识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疗美容机构,这相当于给医疗行业也进行了一次“信用评级”。
今年4月4日,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召开2017年医疗美容机构评价工作总结会,此次会议也评选出国内第二批A等级医疗美容机构。
除了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医美行业的监管日趋严谨以外,各地方对医美市场的监管也日渐成熟。
云南自2017年9月起启动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执法人员重点针对生活美容机构和隐藏在居民区中的“黑美容院”进行检查执法。截至今年4月,共检查生活美容机构5246家,查处非法医美案件49件,共计罚款金额约24.35万元,没收非法所得近5万元。
浙江省卫生监督所拟选择社会公众消费平台推出医疗美容机构公示制度,接受行业协会的技术评定和消费者的满意度评价,通过各方参与,共同促进浙江省医疗美容产业规范健康发展,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长沙市医疗美容机构名录》及《三个行业公约》于今年7月发布,用于联合抵制非法医美、联合打击医闹,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整形美容市场秩序,维护“求美者”的合法权益。
江苏镇江日前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医疗美容机构依法执业信用分类管理,今后将对严重失信的医美机构加强检查频次。
在业内人士看来,与医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技术差异不明显,有些技术甚至走在国际前列,但若想推动行业长足发展,唯有让行业精细化的高水平服务、风险管控体系以及完善的监管制度等举措多管齐下,才能更长久地促进医疗美容产业规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