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处做起
持续梳理“一件事”
为实现最多跑一次,义乌市做好做实“一件事”,以数据融通为基础,建立“一件事”相关事项的关联,探索建立事项之间的联合调整变更机制,涉及多部门办理的事项全面推行联办,实现“一件事”中只需办一个事项,其他事项不用办或联合办。
——商事登记领域。加快推进证照通办,统一受理,实现“一事一窗一次”。同时,以此为契机,汇集各类主体信息,构建统一的市场主体监管平台。外贸领域先行,创新营业执照管理,直接赋予贸易类企业外贸主体经营资格。5月2日,闻达进出口、括野电子商务等5家外贸公司领取第一批证照合一营业执照。
——投资项目领域。推行工业、物流项目标准地改革,企业拿到标准地后,可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开工建设和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市投资项目代办中心负责提供代办服务,确保企业审批到验收最多跑一次。项目图纸及资料数据共享平台加快建设。
——不动产登记领域。推行不动产登记向公用事业、公积金、银行延伸服务。4月25日起,抵押由窗口全面延伸至银行,每天办件量140件。推行不动产登记网上预审,除划拨转出让情形外,实现不动产登记60分钟全覆盖。
——民生事项领域。推行自然人户籍、社保、医保、卫生、民政关联业务联办。新生儿在医院办理出生证,即同步予以落户、办理医保。行驶证与交通局营运证联动,驾驶证与交通局从业人员资格证联动。
往“堵”处解决
设立“跑一次没办成”窗口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过程中,为了更快打通办事“堵点”,义乌在全省率先设立“跑一次没办成”投诉与代办窗口。这是义乌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撬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便民举措。
“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前推进,群众和企业办事一次办结的实现率逐渐提升,但仍有许多事项无法一次办结。”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跑一次没办成”投诉代办窗口应运而生,在群众办事一线搜集鲜活案例样本,寻找改革中一些难以预想的服务盲区,以问题导向倒逼办事流程改造以及窗口服务管理提升。
据了解,该窗口自4月9日开设以来,已受理群众投诉78件,当场办结13件,移交65件,部门已经回复49件。义乌市政府多次召集相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明确牵头部门重新设置办事流程,通过发现问题倒逼办事流程优化,从根本上疏通部分事项的办事堵点。
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领导实行窗口每日轮流坐班,专门接收“跑一次办不成”投诉建议及代办相关事项,并为群众代办事项。接收到群众的投诉或代办需求后,窗口值班人员会详细登记“多次跑”涉及部门,并通知相关负责人到场,一同协调解决。一些疑难问题现场解决不了的,窗口值班人员持续跟踪代办解决。针对代办过程中暴露出的“多次跑”问题,工作人员会每天上报,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
为了加强监督,义乌市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监督。《义乌商报》、义乌电视台记者长驻行政服务中心,开展专题报道,追踪报道办事事项,2个月内每日一期,曝光“黑榜”。“两代表一委员”到窗口暗访、到网上办事,查找问题。同时,成立专员收集意见建议,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均可到96150热线、市长信箱、义乌各网络论坛反映。
“接下来,我们会主动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倒逼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我市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着力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