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新力

2018-06-28 21:30:00 来源:本网专稿 

审管分离先建后验

工业项目建设“零审批”

2016年底,襄阳市委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零审批”制度的要求。借鉴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成熟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拟定了《襄阳市工业项目建设“零审批”改革实施方案》。对“零审批”及其适用范围、办事流程、保障措施和职责分工、组织领导等都做了明确界定。2017年5月19日,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印发襄阳市工业项目建设“零审批”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通知要求,企业投资国家鼓励类、允许类的工业项目,在项目单位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按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设定的准入条件、建设标准和相关要求,依法依规自主开展勘察、设计(消防设计、人防设计、防雷设计、施工图设计)、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施工图审查等事项,并向政府有关部门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和备案后,依法依规自主选择施工单位进行建设。项目竣工后,按照事先承诺进行集中验收,不达标不投产。

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以“承诺+备案”取代审批,以“服务+监管”转变职能的审批制度。“先建后验”改革措施出台后,整个办理流程11个环节共计30个工作日,比改革前(45个环节,办理时限111个工作日)减少环节34个,节约81个工作日,优化时间比重达到72.9%。

为切实做好政策落实工作,襄阳市成立了“零审批”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以相关城区政府(管委会)、12个市直部门为成员的项目联审联席会议制度。“零审批”政策得到了市场主体的高度认可和拥护,企业申报积极踊跃。截至目前,已经对涉及襄城区、樊城区、东津新区的5个项目进行了联合评审,其中3个合计投资6.78亿元的项目完成相关程序,正式适用“零审批”政策。

以人为本“三证”同办

创建国际人才服务港

随着襄阳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片区内企业聘请外籍人才及台港澳人才日益增多。为打造更加开放的就业环境,为自贸区内国际人才往来便利化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2018年2月11日,中国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公安出入境接待大厅(以下简称“大厅”)正式挂牌成立。在大厅内设置国际人才服务港,外侨(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人社(港澳台内地就业许可)、公安出入境(外国人居留许可)联合办公,将外国人及台港澳同胞来华所需办理的工作许可、签证、居留等业务有机衔接,从网下办过渡到网上办,由跑多次变为只跑一次,为吸引和集聚海外人才营造更加优质的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

此外,增设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中外合作职业培训机构认定和审批服务项目,设立“外国专家在华就业服务绿色通道”,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提供保障。

过去,引进外国人才来华工作,需要新办就业证和工作类居留许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涉及不同部门,加上各窗口的运行机制、办证程序和办证所需资料信息不统一,大部分工序的链接都是“串联”的,每位申请人得准备多份资料,护照、签证还往往需要重复提交。办事人员免不了来回“跑腿”折腾——反复前往多个窗口递交材料或者领证,导致办证难、手续烦、时间久。

实行“一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服务,使片区的外国人及台港澳同胞办理外籍高层次人才、市场化认定人才、外籍华人永久居留、入境、停留居留便利及外籍留学生学习、人才口岸签等证件实现“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次申请、一并办结”,实现了最多只跑一次。

在国家人才服务港大厅,配有能翻译六种语言的翻译机(中韩、中日、中英、中法、中西),每个办证环节均有接待员指引操作细节,同时,配备多名精通外语的辅警及翻译人员,全程陪同外籍人才办理业务,真正做到和外籍人才沟通“零距离”。此外,大厅内配备自助填表机、自助签注机、自助发证机、自助查询机等先进设备,是目前襄阳市功能最全、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出入境服务办证中心。

国际人才港的运行,大大降低了人才引进办事时间。以前30多天才能办好的事情,现在只需13个工作日即可,提高服务效率57%。截至目前,已为自贸片区5家企业引进的外国人才提供服务。

襄阳将围绕“全国率先、全省领先”的目标,以自我革命、刀刃向内的精神,继续大刀阔斧改革商事制度,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为创业创新清障搭台,营造便利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