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减法”服务“加法”激发市场“乘法”

2018-06-21 10:33:17 来源:本网专稿 

“优”字为本

大力增进企业和群众的改革获得感

“以前要先抽号,再等待叫号,才能到前台去办理资料审批,过程中我们还要再签字,而现在直接出示身份证识别成功后就可以得到营业执照。必须点赞!”

在青岛市崂山区政务服务审批中心,市民潘慧燕通过营业执照自动办理机,只用1分钟就把执照拿到了手。记者看到,审批中心大厅里,乖巧可爱的机器人正在引导分流,一个个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或在窗口体验着“立等可取”,或在智能登记设备前熟练地点击,从脸上露出的舒心笑容,不难看出他们对现在办事越来越方便的满意度。

“现在企业刷身份证就能实现在线申报全程电子化登记业务,各类电子终端的使用让窗口前排长队的现象一去不返,群众无论办理营业执照,还是不动产登记等业务,真正实现了‘最多跑一次’,而且即来即办。”崂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审批科科长葛晓蕾如是说。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40个工作日内完成。这是青岛市实施的“3540”改革,不仅优化了办事流程,达到最大限度利企便民的初衷,也潜移默化地营造了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

当前,青岛市已编制完成并公布市、区(市)、镇(街)三级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及配套的服务指南,使群众办事有了“明白纸”,其中市级公共服务事项1791项,数量居全省各市首位;公布取消市级证明盖章类材料30项,调整40项;公布12项保留的村(社区)开具证明清单;清理公布保留市级证照年检事项36项、政府指定培训19项,分别取消42项和2项,削减率达到54%和9.5%。

通过“大容缺、大并联”等系列改革措施,青岛市项目落地开工时速大大加快,目前已实现产业类招商引资项目在14个工作日内办结,比法定时限提速50%以上,达到了全国同类城市政府办理时限最短。青岛市以获批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城市为契机,创建了“实体大厅+网上大厅”双重集中统一的行政审批模式,还在全省首家公布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的基础上,于2016年建立了全市商事登记审批信息互联共享平台,商事登记注册信息第一时间告知、全智能推送,让“无缝衔接”化为现实。如青岛市北区推出的智能登记系统,企业只需填写基本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全部材料,准备材料时间由1天~2天缩短至5分钟;由其主建的“商事地理坐标生态系统”,为办事群众提供标准地址数据供选择,既方便了群众,也从源头上杜绝了虚假地址。再如即墨区推进的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模式,推广快、效果好,今年以来已有1363户企业通过全程“零见面、零跑腿”的登记模式成功领取了电子营业执照。目前,青岛市13个注册登记大厅全部推出了“证照快递、免费到家”业务,将“三个一次”便民服务落实落细,使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就能办成事。

青岛市从细节和个性化入手,千方百计改进提升服务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崂山区推出的微信“微注册、码上办”服务,实现了在微信端申办企业,办事群众通过手机扫码即可知道“怎么办”。他们还开通“银政企登记直通车”服务,在银行的11个网点设置了注册登记服务点,向企业免费提供登记咨询、材料收取、“全程电子化”登记指导等服务,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实施了“零收费”代办企业开业登记。胶州市更是别出心裁地试点了“跨省通办”,与中国(广东)自贸区南沙新区政务审批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对两地商事登记项目、登记标准、登记流程、登记材料的异同进行梳理比对,在保障异地办理业务标准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了两地商事登记材料双向收办,登记机关代为审查、邮寄登记材料和营业执照,无须企业到现场就可办理。这些服务新举措都对压缩办理时间、提高审批效率作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深受办事群众的好评。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