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信用建设路径

2018-05-29 10:32:03 来源:本网专稿 

征信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进入新阶段,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人关注自身的信用记录;二是人人参与信用建设;三是人人期盼社会信用体系取得新的成果,发挥更大的作用。”万存知在论坛上表示。

万存知指出,首先,我国现代征信体系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征信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更加明确。即要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实现征信的全覆盖。二是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在认识上更加统一。培育独立第三方征信,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按市场规则推进信息共享,打通信息孤岛、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始终坚持公平和正义等理念,目前已经基本成为社会共识。三是征信产品供给渠道更加有效。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合理的培育和激发,在传统金融领域以外还有很多金融活动,与传统金融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此前经过深入研究和统筹协调,整合了市场征信资源,让8家市场征信机构做个人征信业务准备。通过两年的准备期,有成功经验也有很多挑战及问题,整合了8家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市场机构和市场自律组织,协同共建成立了百行征信公司,这是一个开放体系,未来还会有新的组织不断加入。百行征信公司挂牌运行后,原先进行个人征信业务准备的8家市场机构不再从事个人征信业务,其部分征信职能将剥离出来并入百行征信公司,个人征信以外其他的职能,主要是数据服务还会继续做。

通过市场力量共商、共建、共享建立的百行征信平台,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从征信服务的供给来看,将更加权威、效率更高、公信力更强,这是我国在征信市场上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市场组织强强联合的一个成功范例。

其次,我国金融风险防控有了新举措。万存知表示,现阶段我国的金融风险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可归纳为“四性”:多样性、关联性、传染性、迭代性,此外还具有系统性的特征。所以在金融风险防控方面就需要新的举措,归纳为“六个相结合”:表外与表内监管相结合、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相结合、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本币与外币相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结合、中央和地方相结合。

万存知说,去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及党的十九大,都对防控系统金融风险提出了战略性要求。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防控金融风险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除了一些传统方法外,防控金融风险需要有两个新保障:

第一,需要有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保障。银行、证券、保险以外还有很多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在信息规制、核算统计上不完全一样。按照中央部署要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主要就是金融活动要按照全国统一的核算规则、统一的要求进行,以便于全面综合掌握情况。

第二,需要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征信收集的是企业借贷和担保的信息,在这基础上还有其他的信息。除了一些流水账的信息还有统计汇总的功能。可以做一系列纵向、横向和点对点的分析。

信用监管契合现代化经济体系监管需求

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深入推进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大力优化服务,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在改革红利持续释放的同时,市场主体数量和新设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这对完善市场监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刘琳对此表示,在市场主体大量增加、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监管资源高度紧缺的今天,需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信用在市场经济发展和市场秩序维护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参与监管,推动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要强化部门协同监管、增强监管合力,切实保障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定权,构建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

据刘琳介绍,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大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积极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共享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初步形成并发挥效能,契合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要。

一是扎实推进企业年报和信息公示,夯实信用监管的基础。信息对称是信用监管的基本前提、企业将其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信息向社会公示,是企业向社会负责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扩大社会监督、促进企业诚信自律。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企业年检改为年报公示,企业由对政府部门负责改为对全社会负责。2004年以来,企业的年报率都保持在85%以上,去年企业的年报率达到了90%以上。全国累计有464.6万户企业公示了1000多万条股东和出资人信息以及股权变更等及时信息。市场监管行政处罚信息做到了应公示尽公示,有效提升了社会公众对企业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的知晓度,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同时,大力推进企业年报多报合一,进一步减轻企业重复报送、多重报送的负担,通过信息公示进一步强化信用约束。下一步,还要继续巩固好年报成果,着力提高年报质量,加强年报分析利用,强化对企业即时信息的公示监管。

二是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督促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市场监管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双随机一公开通过信息化手段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抽查检查结果录入审核公示等各项工作流程,固化了信息系统和抽查平台中结合大数据监管、风险分类,合理匹配随机抽查的频次和比例,有效地促进监管智能化、简约化,提高了监管精度,降低了行政成本。随机抽查意味着每一个市场主体都有可能被抽查到,去年抽查企业的比例是3%,今年将达到5%,可以进一步以更低的监管成本保持对监管对象的有效监管,提升监管效能。今年将以机构职能整合和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保持对企业的有效监督。

三是全面建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强化信用支撑。建设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是国务院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明确要求,目前该公示系统已经全面建成,政府部门商业机构、银行、媒体、中介、组织和社会公众都可以通过该公示系统查询企业的公示信息,并且可以在政府部门授予荣誉、审批资质、银行信贷、招投标等多领域广泛应用。目前系统的累计访问量已经达到447.3亿人次,累计查询量达到100多亿人次。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是企业年报公示的法定平台,是政府联合监督的平台,是公众查询状况、避免交易风险的平台,也是加强信用监管的重要手段。今年将继续优化这个公示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功能,围绕服务监管、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深入挖掘公示系统的数据和互联网资源,运用大数据加强市场监管服务工作提高监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四是推进社企信息共享、推进多元协同共治。信息的归集共享是市场监管部门协同联合惩戒和社会共治的基础,目前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政府部门产生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结果黑名单等信息累计已经达到5.68亿条,通过国家企业信息信用公示系统和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各部门推送企业的相关信息5000多万条。同时,建立了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失信企业名单制度,目前在企业经营异常名录里的企业有442万户,在严重违反失信企业名单里面的企业有3.28万户。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将这些信息及时推送给相关的政府部门,通过信息公示和共享,在政府采购行政许可、银行信贷等领域进行联合惩戒。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