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福建两省通过一系列清费减负“组合拳”,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成本“洼地”,助力企业轻装快行,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中国改革报记者 王岩
“确保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标准在去年已降低25%的基础上,从7月1日起按原标准再降低25%。”“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失业保险及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期限延长至2019年4月30日。”……
在4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新一届中央政府再发降费“红包”,决定进一步减少涉企收费,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会议确定的5项措施,全年可减轻企业负担3000多亿元。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开展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工作。2016年~2017年,在降低企业用能、物流、融资成本,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收费、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进出口环节收费等方面,已累计减轻企业负担超过5000亿元。记者日前在广东、福建实地采访中了解到,两省通过一系列清费减负“组合拳”,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成本“洼地”,助力企业轻装快行,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不收费是常态,收费是非常态”
“零收费”改革见实效
免、清、放、晒、查,是广东省清费减负工作的“五字诀”。据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黄恕明介绍,2016年~2017年,广东省推出了一批制度性、管长远、见实效的清费减负政策,为企业减轻收费负担超过300亿元。“树立政府‘不收费是常态,收费是非常态’的理念,通过两次集中免征行动,目前广东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已全部纳入免征范围,有地方收入的23项中央设立的涉企项目免征地方收费。”黄恕明如是说。
“零收费”改革也让企业很快尝到了甜头。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以下简称“广汽”)副总经理王丹表示,2016年~2017年,广汽在广东省内重点投资企业通过享受政策优惠,节减的成本达到8.33亿元。“清费减负、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特别是在国内汽车产销增长普遍放缓的形势下,广汽及投资企业在成本减降、用地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影响。”
记者注意到,在广汽节约的8.33亿元成本中,仅堤围防护费就有2.44亿元。据介绍,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堤围防护费)是地方政府依法向社会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早在2014年5月,广东省对堤围防护费等32项中央设立、劳动合同文本费等7项省设立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省级收入予以免征。同时,对堤围防护费,鼓励有意愿、有条件的市将地方收入与省级收入同步免征。2017年,格力电器仅堤围防护费一项,就减轻负担3200多万元。
减负270.04亿元,这是福建省去年为企业降成本给出的答卷。2017年7月,福建省物价局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运用价费政策降低企业成本的通知》,明确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物流成本,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6方面12条措施。
福水智联技术有限公司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家专业从事水行业软硬件产品供应、智慧水务解决方案等的高技术产业。水表作为计量仪器,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必须向具有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资质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申请对产品进行型式评价,取得型评报告后才能生产制造。“之前型评不仅周期长,还要收取4万元/个的申请费用,对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除此之外,生产出的水表想要投放市场,企业还得支付15元/台的强检费。现在这两项费用都取消了,仅2017年就为企业减少147万元的费用,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公司副总经理黄启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8年,还将为企业减负566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