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锦江区:创新院落改造 培育法治文化

2018-04-10 22:56:44 来源:本网专稿 

本网记者 何子蕊

尘封了多年的公共活动室大门打开了,居民们坐在新修的学法长廊里谈天说地;下水道堵塞的“顽疾”被彻底治好,围墙上的法治宣传画栩栩如生,瞬间映入眼帘……记者日前在成都市锦江区采访时,惊讶的发现,今年的老旧院落改造,不仅注重对于成都历史文化的塑造和传承,还融入了浓浓的法治文化元素,形成了浓浓的法治社区宣传氛围。

锦江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打造高品质有品位的社区,法治文化品位必不可少,在老旧院落改造中融入法治元素,将更加有效的促进社区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区和谐,推动社区发展治理。

盐市口街道  法治新风吹开尘封已久的公共活动室

    “法和社会”、“法治典故”、“法治漫画”……盐市口街道梨花街38号院落外墙上,法治文化的内容生动醒目地映入眼帘,行人来来往往,都会下意识地停下脚步驻足观赏。“这所法治文化墙是几年前打造的,去年在进行院落改造的时候,我们因地制宜地结合这所法治文化墙,将院落打造成了法治文化院落。”盐市口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盐市口街道梨花街38号院是一所80年代建成的电力局宿舍,共有126户人家。院子里居住的大都是电力局宿舍的退休职工,住户年龄层偏高,其中八十岁以上的住户都有20多位。2014年,院子里的公共活动室因为一些纠纷关闭了。“大家都是一起工作生活了多年的老同事,退休以后也喜欢聚在一起,活动室关闭了以后大家都没地方去了。”梨花街38号院3号楼长曾阿姨告诉记者。

    去年,锦江区政府老旧院落改造的春风,吹开了梨花街38号院落尘封四年的公共活动室大门。得知区政府出钱改善大家的居住环境,院落党支部立即行动起来,征求居民意见。“改不改,怎么改都是老百姓自己说了算。”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改造前,社区通过居民议事会,坝坝会、院落微信群等方式,广泛的征集居民意见。

    旧式楼栋里没有门禁,出入随意,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有住户提出了安装门禁的需求。家住一楼的王婆婆得知以后,进行了强烈地反对,“我不同意,要装门必须经我同意。”得知要在通道里打造学法长廊,院坝里的居民又有了新的担忧,建起来的长廊会不会存在安全隐患,阻挡了消防通道。有人同意就有人反对,院落两委和社区汇总居民意见,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设计。

    为了打消居民的疑虑,院落党支部书记挨家挨户进行了意见征求和方案介绍,“王婆婆反对主要是因为她觉得门禁安装以后,一开一关的声音会影响她的睡眠,我们一次次地跟她讲了安装门禁的好处,又给她解释了门的开关不会产生噪音,最后终于把她的工作做通了。”

     现在, 院落党支部书记杨大姐又和楼栋长曾阿姨忙着在公共活动室筹备法治图书角了。“感谢区委区政府,把钱投到了大家的心坎里,大家盼了几年的公共活动室终于又开放了,我们希望能够把公共活动室充分利用起来,让大家在活动室里和睦相处,幸福生活。”院落党支部书记杨大姐说。

督院街街道 融入法治文化居民积极参与

走进督院街道飞龙巷6号,清新简洁的法治宣传画让人眼前一亮。“左边围墙是铅笔画风格,主要展示法治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右边是儿童漫画风格,主要展示家庭言传身教,社会潜移默化。它们一个古色古香,一个轻松活泼。”指着院落门前的两面法治主题宣传墙,街道负责人介绍说。记者看到,飞龙巷6号全新的门楣上,挂着“和贵苑”的牌匾,弧形的拱门两边,点缀着象征“清廉、骨气”的劲竹,主题十分突出,并与围墙上的法治宣传画相得益彰。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