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脱贫质量:脱贫不脱政策 加强考核监督
去年年初,江西省井冈山市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记者回访发现,井冈山各级干部并未因此而松懈,当地从产业、保障、就业等方面对脱贫成效进行巩固提升。
妻子患尿毒症去世,中风的母亲和读小学的女儿还需要照顾,井冈山长坪乡中烟村脱贫户康海明曾经很担心:刚好起来的日子是否又要“回去了”?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新产生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要及时纳入帮扶。“听到这些措施让我们心里有了底。”康海明说。
国务院扶贫办考核评估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政策不变既包括各级的扶持优惠政策不变,也包括考核评估、督查巡查等管理政策不变。贫困地区干部特别是扶贫干部要继续坚守岗位,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有效性。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个别地方懈怠和畏难情绪滋生,突击填表报数、言之无物的开会部署、走马观花的层层检查评比等现象有所抬头。“要较真碰硬,对这些作风不实、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甚至搞腐败的,要毫不客气坚决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刘永富说。
为确保脱贫进度和质量,让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刘永富说:“今年要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并将2018年确定为作风建设年。好的作风才可以确保脱贫攻坚成
效。要时时处处体现一个‘实’字,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实实在在。”
攻克深度贫困:拿出更多“硬招”采取超常规举措
在江西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会上,江西省瑞金市委书记许锐等代表提出,因病致贫返贫成为当前脱贫攻坚工作难点。
建档立卡数据显示,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比例从2014年的42%上升到2016年的44%,且这一数据还呈现上升趋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因户因人落实保障措施。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刘永富说,国家层面将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深化脱贫攻坚新举措。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
代表委员们认为:随着中央财政新增扶贫投入及有关转移支付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在深度贫困地区正涌动着快速发展的热潮。
“过去我们村里人口袋里没票子、脑袋里没路子,自己都觉得腰杆不硬、底气不足。”江西赣州大田乡大坳村第一书记谢芳杰说,大坳村地处大田乡东北部,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成了全乡发展格局中的一个“死角”。
为了让深度贫困村实现脱贫,大坳村采取“超常规”举措,在多方筹措资金,修建水泥路、水渠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围绕脐橙、油茶、蔬菜等产业,以“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曾经的‘死角’如今有了生机。”谢芳杰说,“我们一定继续拿出更多硬招,聚力发展与大家一起迈入全面小康!”(参与采写:白明山、孟含琪、霍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