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题:再减贫1000万,如何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新华社记者侯雪静、邬慧颖、胡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
完成1000万的目标是否有难度?怎样确保脱贫质量?如何攻克深度贫困?
明确目标:今年再减1000万 更有“含金量”
“今年是连续第三年定下全年减贫1000万以上目标。在脱贫攻坚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这1000万的年度减贫目标相比前两年‘含金量’更高,挑战更大。”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说。
脱贫攻坚,换了人间。
全国人大代表王艳凤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脱贫攻坚成绩感同身受,因为她所在的吉林省榆树市永生村近年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曾经的永生村,到处是低矮破旧的泥草房、凹凸不平的泥沙路,村里债务上百万元,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全村3000多名村民,其中有500多名贫困户。如今,村里新修了30公里的水泥路,搞起了规模化养殖,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绝大多数贫困户已经脱贫。
永生村的变化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5年来,我国贫困人口减少6853万,平均每年减贫超过1300万人,贫困发生率降到3.1%,交出了脱贫攻坚前半程的高分答卷。
但脱贫形势依然严峻。在不到3年时间里,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要脱贫,600多个贫困县要“摘帽”。
“任务艰巨,但也比历史任何时期都面临更好的机遇。”汪三贵分析,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进展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增强了脱贫信心;积累了宝贵经验,练就了一支扶贫队伍;贫困人口绝对数量减少,可以腾挪出更多资源集中攻克难关。
“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带领贫困户脱贫奔小康。”全国人大代表、牧原集团党委书记秦英林说,通过“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撬动215亿元产业扶贫资金,惠及55个贫困县的10万农户。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从目前进展看,总体上完成任务问题不大。现在,就是要由‘打赢’向‘打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