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暖意频频释放 “大佬”集体表态愿回A股

2018-03-05 16:30:07 来源:北京晨报 

把下一个“BAT”留在A股

监管层力图推进IPO改革,留住第二批“BATJ”企业的态度已经十分明确。

此前,《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称:“把好企业留在A股,根本在于A股市场的成熟。”《人民日报》表示,A股市场关于新股发行的财务指标门槛、控制权安排、股东人数的规定,与很多成长型企业的实际情况不一致,如何完善相关制度,既增强市场的包容性与承载力,又能衔接各项政策、有效控制风险,需要把握好其中的平衡。从更长远看,让好企业源源不断进入,需要市场制度加快完善,同时还要在诚信建设、投资者成熟理性、监管部门和专业机构能力提升等方面再上台阶。

在市场层面,最近360回归A股、富士康IPO特批等鲜活的案例,也表明监管层在相关方面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近日还有消息称,证监会发行部对相关券商做出指导,将对包括生物科技、云计算在内4个行业的“独角兽”企业申报IPO符合条件可走“即报即审”通道,且盈利条件可能放宽。虽然这一说法尚未得到证监会的确认,但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证监会将按照“十九大”精神,支持新经济发展。针对IPO市场化定价和支持四大行业“独角兽”企业上市等问题,姜洋也表示,今年将继续深化IPO市场化改革。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A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服务独角兽企业上市,是新股发行核准制度的创新。

政策暖意频频释放

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力实施,我国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的“好企业”迅速成长。但让人有些“郁闷”的是,新经济中的很多企业在借力资本市场时,留在A股的却不多。尤其是大批已成长为“巨无霸”的代表性公司,基本与A股无缘。过去十多年间,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高科技企业纷纷远赴美国、中国香港上市。背后的主要原因是A股IPO制度对拟上市企业有连续3年盈利的要求,同时对企业股权结构也有限制性要求,很多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在这些方面往往无法满足。

眼看着优秀企业纷纷远赴境外,却无法挽留,这是A股市场之痛。但值得欣慰的是,在留住未来的互联网巨头上,A股近来频频释放出政策暖意。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调研座谈时表示,“要把好企业留在国内、让好企业尽快上市”。沪深交易所也提到,要支持符合国家战略、具有核心竞争力、发展潜力大的创新创业企业上市。去年6月港交所宣布,拟推出创新板,推动内地大型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近日,港交所正式公布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赴港上市的第二轮市场咨询方案,允许同股不同权企业来港上市是一大看点。近期被传正在IPO的小米,或许有可能会成为这一政策的受益者。

实体经济发展需要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根基在于上市公司质量。把好企业留下来、让更多好企业上市,是未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一个必然发力方向,可以为创新创业企业带来更多金融支持,也能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与好企业共同成长的机会。(记者韩元佳)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