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都高新区投入76亿惠民生

2018-01-18 20:56:17 来源:本网专稿 

本网记者何广丙

在“发展”的这座天平上,一端是产业,一端是民生,让二者保持动态平衡,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成都高新区建区三十年来不变的初心。1月17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2017年成都高新区共安排76亿元惠民生,按目标计划完成民生事项291项。其中,省市分解下达的民生实事目标任务123项,自主实施的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项目168项。

1月,28座“三星级”公共厕所开工建设;4月,科园南路上跨三环路工程通车;7月,益州小学新校区开工建设;8月,桂龙大桥实现双向通车;9月,成都教科院附属小学等一批新建小学投入使用;10月,中和片区4条地下综合管廊顺利进入主体施工阶段……过去一年,作为成都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的主力军,成都高新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加重“民生砝码”,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品质的生活服务环境,一项项民生新政、一件件民生实事接连落地生根,交出了一份颇有分量的民生答卷。

“自去年4月托管简阳12个乡镇以来,我们着力完善高新东区教育、医疗、休闲等基础功能,促进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力推进“东进”“中优”进程中,成都高新区将瞄准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配套完善、社会保障健全、法治高新公信力显著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切切实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城市品质便利群众生活

家住温江的王林洋在高新西区的一家科技企业上班,平时开车上班要经IT大道跨绕城高速桥梁再转到芙蓉大道,通勤时间长还经常堵在芙蓉大道上。去年5月,随着成都高新区民生工程——广场路清水河大桥的通车,他的上下班时间缩短了不少。这座全长180米、双向6车道的大桥大大分担了芙蓉大道的交通流量。

和王林洋一样享受到民生工程带来便利的,还有在成都高新区软件园及周边上班的市民。去年8月,桂龙大桥提前两个月全面通车,双向六车道的通行设计更让曾经的“Z”形交通瓶颈成为历史。据了解,桂龙大桥是成都高新区唯一一座采用挂栏式修建的跨河大桥,三曲面的设计不仅需要高超的施工水平,更能保障大桥的通航及泄洪能力。

记者了解到,去年成都高新区自主实施的民生工程目标中,28项涉及“交通先行”。截至去年底,高新西区广场路清水河大桥(毛家桥)工程、桂龙大桥工程、科园南路上跨三环路工程、石室天府中学下穿交子大道人行通道工程、机场路进城辅道(元华路-成雅高速)修复工程已完工;高新南区和高新西区道路大修改造工程已完工,中和柳荫街、半边街、油榨房街道排工程已完工;天府空港新城3条道路综合管廊和1条道路修建工程均已开工;国际生物城起步区市政道路一期和二期已基本具备通车条件。

提升文教体配套

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到2020年,成都高新区南区、西区新开办公办幼儿园30所,新开办公办中小学11所,实现医院床位数9900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9张,让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资源更加均衡,”成都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民生小目标是为了让辖区群众享受更充分和优质的教育医疗配套资源。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