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操纵论”不应成为中美经贸合作“绊脚石”

2017-11-14 09:30:09 来源:本网专稿 

解决中美贸易逆差关键在市场开放而非汇率调整

近年来,中美双方在经贸上都采取了许多措施,积极扭转中美贸易逆差。从统计数据看,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增速高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速,中美贸易逆差正朝向收窄的方向转变。据美国商务部统计,今年1月~6月,美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2891.5亿美元,增长9.8%。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592.4亿美元,增长15.6%;美国自中国进口2299.1亿美元,增长8.4%。尽管中美贸易逆差问题有所缓解,但仍客观存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根本上来看,中美贸易逆差与各自资源禀赋、经济环境和全球分工密切相关。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中美双方均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不断降低制约中美贸易再平衡的各类壁垒。

中美贸易逆差主要来自跨国企业和加工贸易。中美贸易不平衡,应放到全球价值链视角考察。在中国的出口产品中,有很大比重由跨国公司的产品构成,并且大量中间投入来自于周边国家,甚至还有部分是源自美国本土。这体现出全球分工深化的自然结果,也客观反映了“顺差记在中国,利润落在欧美”的利益分配格局。若将跨国公司和中间投入因素扣除,中美双边贸易失衡的金额将减少40%~50%。而如通过强制要求制造业企业回流美国本土市场生产,固然有助于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却不符合美国跨国企业的自身利益,将削弱美国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潜力巨大。作为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美国对中国在服务贸易出口一直呈现巨大顺差。数据显示,2016年,中美服务贸易共计1181亿美元,其中美方顺差达到了556.9亿美元,占中国整个对外服务贸易逆差的23.3%。未来随着中国继续扩大开放金融领域,有序推进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服务业开放程度,不断降低外资准入门槛,将为美国扩大出口提供良好机遇。

美国在高技术出口及投资领域存在诸多限制。作为出口管制最严格的国家,美国出口管制既涵盖可能用于军事目的的技术产品,也逐渐扩大到部分民用科技产品。当前,美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约为20%,远低于10年前的30%。同时美国对中国出口限制也不减反增,2001年美对华高技术出口占中国同类产品进口的比重达16.7%,2016年仅8.2%。由于美国的贸易优势在于技术密集型产品,限制高科技出口产品必然会进一步加剧中美贸易失衡。考虑到中国对美国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机械设备、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品具有巨大市场需求,如果美国能够放松相关产品的出口管制,将会大大扭转中美逆差。

维护各自国家利益是各国政府坚持的底线,美方关注人民币汇率问题是正常的,但是将中美贸易逆差片面归咎于“人民币汇率操纵”的观点是不客观、不公正的,反而回避了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当前,中国正通过开展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实现国内国际要素的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与世界各国谋求合作共赢。中美经贸往来应立足于合作和竞争“双向增长”的新常态,用更加客观的视角审视中美贸易争端,正视问题,管控分歧,谋求共识,为中美关系长期经贸合作奠定稳定的基石。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