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以信立企

2017-11-13 20:05:43 来源: 本网专稿 

“当前看是一碗饭,长远看是一条命”

突出主业 自主创新谋发展

全球首台双色4K激光电视、第一款65寸8K量子点ULED电视、中国最先进的医用移动护士站、中国首款墨水屏双屏手机……美国时间1月5日,2017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开幕,海信展出了旗下显示终端、智慧家庭、手机板块的系列新品,吸引了大批体验者。

从一个技术的跟随者到一个全球新技术的引领者,海信依靠自主创新,在激烈的彩电市场竞争中,坐稳了国内老大的位置,实现了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领域的“逆袭”——电视业务连续13年位居国内市场第一,占据高端产品全球前三。

按照中央提出的“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混改要求,海信又一次走到了前面。

黑白显像管时代开始,中国彩电就一直在技术上落后于日韩,甚至存在“代际”的差距。海信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执着于技术研发:从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信芯”,到国产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再到牵头LED背光国际标准制定……持续不断的努力使海信终于拉近了与日韩企业的技术差距,从彩电业价值链的低端迈向高端。

2011年,日韩企业相继推出OLED技术。周厚健第一时间向技术团队下了“死命令”:一定要趁着OLED现阶段尚存可靠性不足和高成本的劣势,尽快研发出一款比OLED显示效果更好的电视。2013年,海信ULED电视诞生。以比OLED更低的成本,把液晶屏幕的画质效果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其新一代1000ZONE分区产品更是在画面颜色表现力、清晰度、亮场表现力和画面流畅性等方面超越OLED。

与此同时,海信加快了激光电视的研发步伐。2015年12月9日,海信发布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激光电视新品。目前,产品已扩展为80英寸、100英寸和120英寸等多个规格段。这项新技术使中国彩电企业彻底实现了技术的反超。

依托图像识别和数据处理这一核心技术的积累,海信已经不限于电子消费领域业务,更在智能交通、光通信、医疗电子等领域放大与延伸。“海信布局的这些新兴产业全部是高收益型的。2016年,海信的新兴产业板块利润已占全集团的39%。”海信集团副总裁程开训说。

在全国各地的100多个城市,海信的智能交通系统疏导着无数繁忙的交通路口。1998年,海信进入智能交通领域。当时,该领域处于外资完全垄断,一台信号机十几万元。2012年~2015年,国内亿元以上的智能交通大项目,海信中标额占42%,把相关产品的价格拉下2/3,大大降低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

2002年,海信决定进军光通信领域,正值光通信行业最不景气的时候,海信成立了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在行业收缩时进入,有效降低了投入强度,招聘到一流专业人才,海信培养发展起了自己的研发队伍。2015年开始,光模块产品在数据中心领域爆发式增长,海信的光模块产品也迎来了最大的收获季。目前正服务于超算和5G的光通信业务,也将成为海信家电业务之外最大的产业板块。

海信还依靠技术积累成功进入精准医疗领域,主推的医疗显示和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已达世界级水准,目前已经成功进入包括北京301医院、清华长庚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等在内的全国40多家三甲医院,解决了1800多例临床疑难手术。 

“结构调整,当前看是一碗饭,长远看就是一条命。”从掌舵海信的第一天开始,周厚健就在反复强调这一观点。

多年来,海信对国企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从未停步。通过引入战略合作者、实施骨干员工持股计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等有效措施,企业的各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充分挖掘和释放出来,收获的不仅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成果、社会形象和口碑,更是为企业长期的稳健永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过去十几年,在大批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破产倒闭的形势下,海信创造了业绩良好、国有资产大幅升值的记录;步入新时代,完全有理由相信,海信敢为人先、实事求是、不断出新的改革精神,必将书写出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