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社区治理再创新:聚焦“痛点”布“方药”

2017-10-31 21:03:06 来源:本网专稿 

探索按一定规模,对现有1536个村(居)民小组进行优化重组,确保有效服务、有效管理。探索机关事业和工勤人员下沉镇街、村(社区),增强基层力量。

拓展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领域,加快发展承接政务服务、绿色环保、文化传承、科学普及类的社会组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区外品牌社会组织入驻。

建立六大保障体系 合力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

建立统筹的组织领导体系。按照“编随事转、人随事走”原则,将分散在多个领域的社区发展治理职能,集中到区委社治委统筹推进,解决“九龙治水”的问题。

构建科学的组织动员体系。产业园区、商务楼宇、商住小区等工业化、城镇化组织形态以及农村股份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全覆盖;要从共驻共建入手,提升党组织的整合功能;要占领思想阵地,增强党组织的动员能力。

构建法治的管理运行体系。建立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和完备有力的法制保障,不断提高社区发展治理的法治能力。

构建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搭建社区公共服务智慧平台,延伸为民服务链条,延长社区服务时间,为居民提供各类全程代办服务,解决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做到为民服务“零距离、联系服务“心贴心”、社会服务“常态化”。

构建专业化的人才体系。按照“一好双强”标准,多渠道选配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社区人才后备梯队培养行动计划,实施社区人才“外引”计划 ,鼓励大学生人才扎根社区工作;实施“内造”计划,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会思”“会说”“会干”能力;实施“孵化”计划,建立社区工作者库,把热心社区事业、有一定工作经验、年富力强的党员吸收到社区工作者队伍来。同时,将研究制定社区干部收入增长机制,完善激励评价机制,实施社区大学生、骨干力量跟踪培养计划,解决社区干部人才后顾之忧、前程之虑。

构建严格的权责约束体系。逐一明确区级部门、镇(街)、村(社区)、经济组织、自治组织、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参与基层发展治理的职责职权,出台社区公共服务指导性目录,解决好“桥”和“船”的问题。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的明责、履职、问责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针对城市社区、涉农社区等不同领域党组织实际,设置差异化考核指标,完善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机制,出台具体考核问责办法,建立更加严格规范的治理责任考评和追责机制,逐年加大考核权重。同时,将大力表彰先进城乡社区组织和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等社区突出贡献人才。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