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

2017-09-22 15:26: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扶持实体书店

记者:现在网上购书、数字阅读已成潮流,为什么还要大力扶持实体书店?

答:李克强总理指出,实体书店是城市重要的文化设施和文明载体,他希望把书店打造成城市的精神地标。实体书店虽是市场经营主体,但也承担着文化传播的社会职责,带有一定公益属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有必要给予扶持和引导。

记者:2010年后,实体书店曾面临困境,数字阅读、网络购书严重挤压了实体书店的市场空间,每年都有一批实体书店退出市场,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对此,总局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1、加大财政支持。2013年,总局会同财政部启动实体书店扶持试点工作,北京、上海等12个重点城市的59家实体书店获得9000万元奖励资金。2016年,实体书店奖励资金增加到2亿多元,扶持范围扩大到全国范围,包括农村网点。

2、落实免税政策。经总局大力争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13年底下发《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从2013年至2017年,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每年全行业少缴纳税费近50亿元。

3、实施项目带动。“东风工程”实施范围扩大到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4个自治区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4省藏区,共投入2.92亿元,对154个县级新华书店进行了改扩建;投入4360万元,配备了220辆流动售书车。

4、强化政策保障。总局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二五”实现全国每千人拥有发行网点数0.13个的目标。2016年6月,总局会同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住建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一是在城镇新建社区为实体书店预留场地,鼓励地产、商业设施为实体书店提供减免租金的经营场所。二是对特色实体书店创新发展项目给予财政奖励或补助。三是提供创业和培训服务。四是简化行政审批,降低准入门槛,吸引社会资本开办书店。五是规范出版物市场秩序,为实体书店发展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记者:如今实体书店是否呈现回暖态势?

答:实体书店目前已取得回暖态势。2016年全国共有出版物发行单位11640家,从业人员98.8万人,发行网点数215994个,比2012年底增长了24.1%,共实现出版物销售额3498.7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了19.5%;营业收入6861.46亿元,实现利润304.8亿元,资产总额9590亿元。

近年来,一大批实体书店创新发展理念,以图书经营为主体的新型文化综合体大量涌现。上海钟书阁、广州方所、成都言几又、苏州猫的天空之城及一部分新华书店打造“最美书店”,颠覆了人们对传统书店的认知,受到高度评价。不少新型书店都有咖啡、影吧、文创、展览、培训等功能,跟上了国际发展趋势。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学术、美术、音乐、旅游、建筑、摄影、儿童、女性等专业书店。不少书店“跨界”开进了医院、银行、汽车美容店、连锁药店,大大拓展了书店的受众面。

数字出版和按需印刷是方向

记者:出版本身面临着业态的升级换代,请问我国的数字出版达到什么水平?

答:2013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营收为2540.35亿元,传统书报刊新闻出版单位数字化进程开始起步,仅有少量OA、ERP等办公和管理系统,部分出版单位建立的网站主要是对出版内容进行介绍,基本没有数字化内容生产系统和传播服务平台,存量图书资源数字化转换仅占全部内容资源的10%左右。

2016年,数字出版总营收已达到5720.85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超过40%。图书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大部分单位都开发或配备了数字化内容生产传播系统和服务平台;存量内容资源的数字化转换比例也上升到80%左右。

记者:总局推出了哪些举措?

答:2013年和2015年,我们先后两次评估推出170家书报刊和音像电子转型示范单位,以此带动全行业。2014年,联合财政部印发《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将数字化转型升级列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几年来,共为全行业争取到了近30亿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先后遴选一批数字化转型升级技术供应商提供技术服务;加强技术攻关,复合出版系统工程1.0版研发任务成功完成,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全面竣工,中华字库工程顺利推进,为数字出版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支持出版单位加快生产外向型数字出版产品,与国际中盘商对接,推动更多中国图书进入国际主流数字营销平台。打造“易阅通”等中国数字图书交易平台,拓展图书“走出去”传播渠道。

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已一举成为新闻出版业的主体,占比达到22.9%,总规模和总利润居行业第二位,是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服务于数字阅读、化工、法律、信息产业、农业、卫生、交通、语言学习等方面的专业数字内容平台基本建立,涌现出同方知网、掌阅科技、中图E阅通、五洲出版社THATSBOOK等一批可以面向海外市场和用户的数字内容平台,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

记者:按需印刷情况如何?

答: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按需印刷从5年前的起步探索阶段进入到了发展壮大时期。当前国内主要出版社都涉及按需印刷业务。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推出了“来出书”图书自助出版平台,只需一次制作便可根据用户需求快速提供不同介质、不同手段的产品和服务。中国科技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于2014年开始实施POD项目,目前拥有图书品种达54844种,其中采用按需印刷的有16961种,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人民邮电出版社于2016年通过引入高速喷墨印刷设备,从编印发链条的末端实现按需出版的转型升级,它是国内第一家没有印刷厂但却引入高速喷墨印刷系统的出版单位。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