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金融科技蓬勃发展:成长烦恼与监管沙盒

2017-09-22 15:07:2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各国金融科技蓬勃发展:成长烦恼与监管沙盒

金融科技:成长烦恼与监管沙盒

近年来,金融科技在各国蓬勃发展。依靠支付创新、互联网借贷、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和应用,金融业正悄然变革服务模式。金融科技发展前景广阔,但超速扩张下又给监管者带来挑战,如何平衡产业发展和合规成为各国当局的头等问题。世界主要国家主张采取监管沙盒,此外,国家间的协作监管已初现苗头,有望为产业安全良性发展护航。

各国切入金融科技风口

传统金融中心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目前纷纷制定政策,拥抱金融科技的发展,力求提高产业效率,挖掘前沿技术中蕴藏的经济增长红利。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表示,世界正处在金融科技变革时期,金融科技服务如移动支付、点对点借贷和网络投资等在欧洲使上百万人受益。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分布式账本、云计算等还有更大的潜力,我们必须现在就开始为未来准备。”

此外,欧盟委员会正在制定金融科技行动计划,预计将在明年年初公布。其中一个议题是正在评估关于众筹和点对点借贷的立法,这将为跨国界活动提供便利,有助于扩大行业规模。

美国的华尔街大投行们更是早早投入到金融科技风口,部分核心业务今年已经实现“去传统”、“去人工”的工作流程,大幅提高了业务效率,预计架构在技术基础上的金融业务在美国会更加普遍。

埃森哲的数据显示,纽约市金融科技企业吸引的风险投资总额由2010年的2.2亿美元猛增至2016年的24亿美元。全美范围内,麦肯锡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美国金融科技创新企业高达2000多家,吸引了将近23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和成长基金的投资。

亚洲方面,日本政府今年上半年召开了未来投资会议,公开了2017年的成长战略草案。核心内容是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发力点,实现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五个产业的增长战略,同时提出了由政府牵头完善这些领域的数据利用基础、加强人才投资以及扶持初创企业等的方针。

香港证监会日前分别与马来西亚和迪拜建立了金融科技合作框架,同意资讯共享,寻求进入对方市场的创新型企业开展合作。香港证监会于2016年成立金融科技联络办事处,以便与在香港从事金融科技发展及应用的公司加强沟通,促进金融科技界对现行监管制度的理解,以及确保证监会能够掌握金融科技的最新发展。

新加坡政府最近在金融科技领域也是动作不断。15日,新加坡金管局宣布和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签署了一份共同扶持金融科技和金融服务创新的协议。此前几天,金管局还和英国财政部坐在一起交换了对金融科技等领域的意见。8月初,金管局还发布对于首次数字货币发行(ICO)的监管措施。

新加坡目前正在争取成为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一个金融科技枢纽。毕马威8月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尽管交易量有所下滑,但今年第二季度新加坡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环比有所增长,达到了6150万美元。

金融科技应用日益广泛

金融科技顾名思义,是金融和科技的结合。从应用层面来看,金融科技涵盖内容广泛,电子支付、网络借贷、人工智能等新型应用和服务日益普遍。

随着近年来金融科技在英国的迅速发展和应用,英国在网络借贷、区块链、开放型银行业务、数据分析技术等方面已具有极强的专业能力。

据英国最大的中资银行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研究部门介绍,英国金融科技创新主要分布在三大领域。一是支付和消费金融,包括网络借贷、交易、个人财富管理等;二是数字化银行,包括资产管理、资本市场、保险、自动化交易和会计软件等;三是大数据分析,包括信用调查、资本市场及保险等。其中,支付和消费金融领域吸收了约90%的金融科技投资。

在具体领域中,网络借贷起源于英国,最初主要以满足借款人信用卡透支还款和个人债务重组融资需求为目的,后来拓展到个人信用贷款、中小企业融资、专业贷款等领域。据业内人士介绍,英国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在产品设置上注重细分,分为服务个人消费贷款、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在线企业票据融资、住宅地产投资等。

在美国华尔街,人工智能技术渐盛于各大投行。高盛集团的一位高管今年1月份曾表示,在过去的十多年内,高盛纽约总部有600个交易员的工作岗位被200个电脑工程师所取代,人工智能交易已逐渐在高盛的市场交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全球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黑石集团3月份宣布,解雇包括多名投资组合经理在内的40多名员工,他们的大部分工作将由人工智能交易取代。

对冲基金研究机构尤里卡对冲在跟踪研究了23家应用了人工智能交易的对冲基金后发现,自2010年来,依靠人工智能为主的被动型基金回报要优于依靠基金经理为主的主动型基金回报,而被动型基金的管理费用却明显低于后者,这就不难解释为何人工智能会受华尔街青睐。

在日本,市场消费者已经成为金融科技的受益者,智能支付应用广泛。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统计,包括信用卡和电子货币等在内,预计到2020年日本的电子结算市场规模将比2015年增长约四成,达到82万亿日元。智能手机的普及将促进电子结算的市场扩大。从事金融和IT(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金融科技的企业相继涌现,通过电子结算进行用户间转账也成为可能。

日经新闻社援引野村综合研究所高级顾问上田惠陶奈的观点指出,在偏爱现金结算的日本,智能手机结算今后也将增加。上田表示,随着消费者便利性需求的提高和店铺引进成本的下降,智能手机结算将不断爆炸式普及。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