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改,让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

2017-09-18 15:22:49 来源:天津日报 


看病难、看病贵,民生关注的焦点,也是医疗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市以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为切入点,同时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大医院与基层医院间搭建“医联体”、推行按病种收付费等综合改革,初步呈现了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综合作用下的患者、医生、医院“三方共赢”。

市医改办监测数据显示,全市除企业和部队医院之外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今年1—6月各主要指标呈现一稳,业务量总体平稳;四降,二三级医院门诊量下降、医疗业务收入增速下降、药占比下降、患者药品负担下降;一提升,医院技术服务收入提升的态势。

上半年,监测医院出院人次同比增加4.1%,手术人次同比增加2.7%;医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5%,比去年增速降4.1个百分点;平均药占比为33.9%,同比下降8.1个百分点,服务性收入增长23.5%,服务性收入占比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医院收入含金量明显提高;住院均次费用为1.72万元,比2011—2015年这4年的平均增幅降低了4.4个百分点。

双管齐下攻坚医改“主战场”

公立医院是当前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占有绝对的市场权重,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在这个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主战场,本市将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确定为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双管齐下攻坚克难,务求改革收获实效。

“本市一方面通过取消药品全部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切断药品与医院、医务人员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通过理顺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的诊察、手术、护理、中医治疗等项目,以及偏低的床位价格,同步降低CT、核磁等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市发改委价格综合处处长杨志耘说。

这实质是一场医疗资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物质消耗增收入、低水平高费用供需平衡,向有效供给增收益、高质量合理费用供需平衡的发展方式转变。使患者通过医疗次均费用合理控制,医保个人支付比例降低,自费部分有效减少,实现实际医药费用相对减轻。让医生通过收入阳光化,使技术劳务价值得到认同,职业得到社会尊重。医院则通过降低过度物耗,提高收入效益,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了稳步推进改革,本市设计了改革路径的时间表、路线图,从2014年9月1日至2016年12月15日,从“点”到“区域”再到“面”取消药品加成,其间陆续调整了200多项(类)医疗服务价格,确保改革方案分步到位达到预期效果。截至去年底,本市全部公立医院均取消了药品加成,共计取消药品加成19.2亿元,提高医疗服务价格16.5亿元,整体减轻了患者负担。

按照我国脑卒中治疗指南,脑梗塞病人初始发病6小时以内可实施溶栓治疗,这种治疗方法疗效显著,能最大限度减少大脑功能损伤,避免瘫痪等中风后遗症。环湖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多年来一直在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为患者实施溶栓治疗。但这种治疗医务人员的技术服务量与劳动强度都很高,医生要长期驻守在急诊评估患者,发现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要及时进行介绍,开启绿色通道用最快的速度带患者完成多项术前检查,用药后也要长时间陪伴在左右进行密切监护。而这些工作,原先因为没有明确的收费标准,医务人员一直都是无偿的付出。

随着这次公立医院改革,本市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中增加了1500元的溶栓费,让医护人员“阳光”地获得自己的技术劳务价值。该院四病区主任张佩兰说:“这1500元是根据治疗、护理每名患者,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工作时间,以及投入医护人员数量严格计算出来的,而且医保会负担其中平均70%的费用,如果患者是在发病3小时内溶栓医保还会报销药费。政策的支持将助力脑卒中静脉溶栓术更好地开展,减轻患者和家庭负担,节省的后期个人和医保康复医疗费用相当可观。”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