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科技创新 鲁西聊城何以风生水起

来源:作者:时间:2023-06-02

□ 本报记者 王晓涛

“2022年,聊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增量均为历年最多,增幅居全省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6%,位居全省第三。”这是5月25日,在山东省聊城高新区举办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大会暨聊城概念验证中心合作签约仪式上,聊城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王刚在致辞时透露的信息。

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地处鲁西的聊城作为一个三线城市,何以能够表现不俗呢?从王刚的讲话中人们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近年来,聊城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坚持产业科创双向发力,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汇聚高端创新资源,厚植创新创业生态,激发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王刚说。

多方协同激发区域科创活力

当天活动的主题是“创新驱动 产研融合”,活动由聊城市科学技术局、聊城高新区管委会主办,聊城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发展服务中心、聊城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部承办,山东壹街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阿里云创新中心、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等提供支持。

活动现场,超快激光产业概念验证中心正式揭牌,落地聊城山东省大学科技园。据了解,该中心将围绕山东省和聊城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技术需求开展超短脉冲激光器关键技术研究,着力开发并产业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满足市场所需的超短脉冲激光器装备,进而帮助解决装备工程化应用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实现装备产业化。

主办方表示,超快激光产业概念验证中心的引入是聊城概念验证中心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后者是2022年11月由聊城大学、聊城高新区管委会、山东省技术转移中心等单位联合共建,旨在围绕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针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早期阶段,开展技术可行性验证、商业逻辑赋能、项目预孵化等一系列验证活动,孵化培育具有高度商业化价值的科技成果。

聊城山东省大学科技园是由聊城市政府、聊城高新区、聊城大学三方共建的科技园区和创新综合体。科技园以“产业+学院+学科”集成科技创新资源,构建完整的科技产业生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截至今年4月份,园区已入驻40余家企业及创业团队。

在论坛上,聊城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发展服务中心分别与高稳定度锁模飞秒光纤振荡器项目、空气弹簧与磁流变减震器一体化智能悬架系统项目、不规则柔性物品自动化包装项目等3个概念验证项目签约。

随后,聊城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发展服务中心分别与聊城市财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工程技师学院、聊城市青年企业家协会、聊城市工业设计协会进行战略合作签约,将重点围绕项目合作、资源共享、合作机制等方面共建丰富的配套体系,助力聊城及鲁西地区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聊城山东省大学科技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科技园将充分发挥自身载体与品牌优势,聚集高质量创新资源,打造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为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与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蓄势赋能。

产学研探讨成果转化新思路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融合创新不断加速,科技创新在产业升级中的权重不断提升,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备受关注,成果转化的路径更为便捷、配套体系日益完善。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成果转化专委会专家组主任赵忠抗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创新驱动、产研融合、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对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形成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特色;借助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好数字制造产业群体;强化政产学研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协同创新发展;精准对接科技资源,为产业发展招商引智;加强科技资源联动,促进需求对接;抢占数字经济高地,打造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体系。

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主任、省会经济圈科创联盟秘书长单位负责人崔文静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技术市场是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技术交易市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接受社会公开的竞买和报价;同时,能够获得挂牌交易、评估鉴定等政策支持。此外,能够有效提高供需双方的沟通效率,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成功率。

中国大学科技园联盟执行理事长、北航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李军在主题演讲中表示,概念验证工作处于技术转移办公室与初创企业的“空白地带”。当科技成果项目经过概念验证中心验证后,随着项目的深入进行,大量的概念验证中心项目需要专业的特色孵化器对验证成果项目延续性孵化。构建“概念—成果—产品—产业”全链条的技术型孵化体系,有利于大学、院所科技成果服务链实现全流程管理。

聚励资本创始合伙人、执行董事张喆从投资机构的视角,分享了他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他认为,地方政府、国家行业监管机构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角,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都需要政府给予全方面的支持。从资本维度看,要对基金、产业和退出渠道等进行完善的设计,并从科技收益、持续性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对企业端而言,需要具备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在引入技术上有升级,在财务上有收益,在标准上有提高。

围绕打通创新的“最初一公里”,锋云资本创始人王清疾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传统的科技成果转化存在明显差异。在传统的科技转化中,成果和技术通常独立存在,而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需求和技术紧密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此外,技术经理人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力量,直接影响着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与效率。

让创新之花结出硕果

“把聊城打造成山东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最优地、人才引进聚集地和高新技术产业新高地。”这是聊城推动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的重要目标。

围绕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在“数智时代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圆桌论坛环节,参加讨论的嘉宾分享了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思考和案例,认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应从建机制、搭平台、强服务、筑生态等方面着手,多措并举、多点发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探索建立新型产学研对接合作机制,搭建学界业界沟通桥梁,构建基于科技创新全过程的产学研创新服务体系,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共享创新生态。

山东壹街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高庆民认为,产学研的结合,其实就是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本链的要素聚集。大学科技园的使命,或者说概念验证中心的服务功能,就是围绕这四条链核心要素的聚集来打造。“要按照更高标准去搭建验证中心,确定科技园的目标,将要素聚集起来并实行开放,构建产学研创新的生态体系,助力聊城的创新发展。”

聊城科技创新的特色是什么?

聊城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田存伟认为,一是产业和学科紧密结合,正向创新和逆向创新紧密结合。在科技创新的不同阶段,从物理空间和配套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二是在时间节点上,聊城既有针对“最初一公里”的概念验证中心,又注重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聊城创新的特色,最重要的是依赖于本地的产业创新,现在的创新也是逆向的,产业端提出创新的需求,学和研跟进,以定向课题推进,这更符合聊城的产业特点。”高庆民补充说。

“聊城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城市,特别是在科创资源上非常有潜力,有大幅提升的前景。”崔文静认为,成果转化在聊城非常有前景,特别是依托聊城大学、聊城山东省大学科技园等载体,有更多的项目能入园孵化。

对于聊城未来的科技创新如何发展,嘉宾们给出了各自的建议。

“坚持双向奔赴,需求和供给需要双向奔赴,而且要以需求为主。”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产业化主管王旭敏说。

崔文静结合自己的工作,提出大学科技园不仅要为聊城服务,在山东也要更多地接纳省会经济圈的项目,可以把省会经济圈一些很好的资源带到聊城山东省大学科技园落地,然后为聊城的发展服务。

“让聊城的资源优势和高校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创新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有效、有机衔接,让更多的成果从‘书架’转向‘货架’,让更多的创新之花在聊城结出丰硕的成果。”王刚在致辞结束时说的这句话,无疑也是所有与会者的心声。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