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

“西南双子星”闪耀 成渝经济圈成势见效

来源:本网专稿作者:时间:2023-01-20

联合出台政策文件100余个,推出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双城经济圈成全国首个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近年来,一批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在成渝地区开工或建成通车,有力加快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图为复兴号动车组行驶在成渝城际铁路上。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王明高

□雷茂盛 梅超

1月11日,四川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长黄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透露,过去五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召开6次川渝党政联席会议,两地联合出台政策文件100余个,联合打造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开工160个共建重大项目,推出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双城经济圈成为全国第一个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无独有偶,1月13日,重庆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长胡衡华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回顾过去五年,重庆坚定不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启动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获批共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自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连续4年分别写入四川省、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两地在评价“经济圈”建设进展时,不约而同用了“成势见效”一词,标志着川渝两地共唱的“双城记”,正加速从“规划图”变成“实景图”。

川渝成绩亮眼

一个是烟火气中慢下来的宽街窄巷,一个是魔幻8D的山水之城,川渝这对同根同源的亲兄弟,如今以“西南双子星”组合亮相,在巴蜀一盘棋、川渝一家亲的亲情氛围中,一幅区域协调发展的美好图画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伴随两地合作的领域、层次、内容越来越丰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也从夯基垒台、重点突破,迈向全面提速、整体成势。

根据胡衡华所作的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印发实施,配套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滚动实施三批次重大合作项目,完成投资3916亿元。川渝合力打造全国交通4极之一,成渝中线、渝西、渝万、成达万高铁全线开工,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在建及建成省际高速公路通道20个。川渝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态势良好。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推进长江、嘉陵江等生态廊道建设,深化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川渝跨界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整体成势,带动重庆“一区两群”空间布局持续优化,重庆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1%左右,“一区”与“两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降至1.8∶1左右。

2022年,重庆通过全力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更多可视化成果。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实施,双核联动联建工作机制实质运行,双城“1+5”合作协议加快落地,成渝21个对口单位、27个市区开展结对合作,获批共建全国首个跨省域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开展外债便利化、数字人民币等试点,成渝金融法院揭牌,双城种业投资基金建立。川渝第二批便捷生活行动事项全面落地,跨省公交线路增至20条,两地参保证明、医疗检验结果实现互认,养老服务、公共文化等资源实现共享。滚动实施167个“一区两群”区县协同项目,主城都市区产业能级持续提升,“两群”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生态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川渝一家亲,一盘棋打造全国经济‘第四极’,前所未有地提升了四川在全国大格局中的发展位势。”黄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过去五年,在重大功能平台加快建设方面,联合打造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渝高竹新区等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和20个产业示范合作园区。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投资超过5600亿元。重大便民举措加快落实,联合实施43个便捷生活行动事项。重大支持政策加快转化,国务院批准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国家批复实施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成都“建圈强链”加快产业和城市提质升级,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实质推进,川南一体化发展成效明显,川东北振兴发展稳步提升。

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

川渝两地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在披露2023年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任务、重大项目思路时,皆同时强调将突出抓好联动与互动,推进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

“今年将推进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支持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等建设,提升渝东北川东北、川南渝西融合发展水平,打造便捷生活行动升级版。”胡衡华在作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将奋力抓好双核引领、区域联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聚焦重点、聚焦共性、聚焦共赢,发挥中心城市优势带动作用,引领成渝地区统筹协同发展,加快建设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推进川渝全域联动发展。加强双城合作、双核联建,加快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渝西高铁、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成渝高速公路扩容等标志性工程,共建成渝跨境公路运输联盟、内陆无水港、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共同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软件信息、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产业集群,争取中欧班列(成渝)、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等支持政策落地,完善政策协同和利益共享机制,提升双核发展能级。加强双圈互动、两翼协同,依托成渝高铁、渝遂铁路等交通廊道,联动内江、资阳等地一体化发展,促进重庆都市圈与成都都市圈高效衔接。

黄强在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四川将突出双核联动、双圈互动,协同推进2023年度248个共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跃升。继续务实推动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扩大“川渝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和便捷生活行动举措。深入落实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升成都极核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力,高标准建设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启动实施都市圈建设成长期三年行动计划。“一中心一方案”支持3个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一区一策”推动省级新区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支持重要节点城市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共推产业双向奔赴

在四川、重庆地方两会现场,唱好“双城记”成为与会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话题,大家围绕建好经济圈,做好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各抒己见。

重庆市人大代表、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表示,荣昌区将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上,坚持工业立区、制造强区,推动共建成渝两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将全力打造集聚产业的强磁场、经济增长的“起搏器”和开放创新的主战场,成为服务带动区域发展的排头兵。将建好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围绕成渝主导产业配套等布局产业项目,推动工业园区等联手打造产业联盟。

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董莉莉建议,宜率先发展经济圈内产业基础好、潜力大、生态承载力强的重点单元,引导其在城镇空间、产业结构方面实现优化调整,以带动川渝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同时,采取必要的财政手段对该类重点单元给予补偿和支持。

四川省人大代表,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余先河表示,泸州将围绕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全面深化开放合作,下好高质量招商引资“先手棋”,跑出泸州经济发展“加速度”。持续“优存量、扩增量、抓变量”,吸引更多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优质项目落户泸州。

四川省人大代表、自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孝谦建议,深化“成自”“渝自”产业合作,共建“川南渝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产业合作园区。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