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创新林长制 绘就龙泉驿区生态文明新画卷

来源:本网稿件作者:时间:2023-01-18

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林长制责任体系,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机制,“一半青山一半城,五水润城环绿芯”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逐步显现

□何子蕊

成都之东,朝阳映红天际,延绵数百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犹如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滋养着这里的百万居民。龙泉山下,大街小巷,小游园、微绿地随处可见;村邻水、田见方、路沿渠、桃成林;曾经年年内涝的低效农地,变身成了蓄水面积上千亩的东安湖生态公园,“一湖一环、七岛十二景”把具有中国风和巴蜀味的生态人文景观和现代、时尚、雅致的公园城市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2022年以来,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以林长制改革为抓手,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公园城市示范区生态建设,实施“五绿润城”示范工程,创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林长制责任体系,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生态保护发展机制,绘就“一半青山一半城,五水润城环绿芯”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

织“林”成网

夯实生态安全本底

初春时节,草长莺飞、万物勃发,一池宝狮湖水倒映着青山、红花,分外漂亮。2022年春节刚过,一场由龙泉驿区区委书记和区长为“双林长”的全区义务植树活动就此展开,大家挥锹铲土、扶正苗木、填实新土、提水浇灌,合力栽种下一株株高大的红枫,种植一片、成活一片、美化一片。

2021年12月10日,《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关于全面推行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印发,全区林长制改革有了行动指南。《实施意见》提出,到2021年12月底,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林长制责任体系全面建成;到2025年,“一半青山一半城,五水润城环绿芯”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基本呈现;到2035年,基本实现城市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年多来,龙泉驿区创新建立由区委书记和区长、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和政府(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任“双林长”,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任林长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林长组织体系,挂牌运行区、镇(街道)两级林长制办公室,区级林长制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局。

龙泉驿区建立《林长制运行规则》等6项制度,织“林”成网,设立三级林长277名,全面完成林长制公示牌。推动建立起村(社区)林长和管护员、监管员的“一长两员”制度,创新“三单一函”制度。把林长制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制定激励办法,压实压紧各级党委政府目标责任,促进林长制工作落地见效。目前,全区每个山头、每片树林均有人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包山头”植树履责活动是四川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举措,作为“包山头”活动承办地,龙泉驿区对此高度重视。从1万余个林地中筛选出“包山头”活动植树地块1300余个,组织43.6万人次参与,累计争取资金4亿元,完成中幼林抚育4.8万亩、造林24000亩以上、世行补植补造2.3万亩。

龙泉驿区“包山头”植树活动被四川省政府评为“第三届四川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2.5%、蓄积量达73.95万立方米,提前三年完成《实施意见》目标要求。其中,世行贷款项目完成情况在全省9个市州35个项目县排名第一。

“双管”齐下

强化生态资源保护

仲夏时节,龙泉山中,同安街道红旗村,连绵的水塘清澈见底,与成排的民宿交相辉映。在柏合街道长松村,清音溪成了许多人的秘密花园,“这里大树参天,还有溪水缓缓流过,孩子可以零距离亲近自然。”市民秋秋兴奋地说。在山泉镇前锋水库一“野生”景点,市民带着帐篷、野餐垫,开启了山水之间的恬静假日模式,头上是茂密的树林,远处的瀑布发出清脆的水流撞击声。

《实施意见》提出,要切实抓好生态资源保护,加强公益林管护,强化外来物种管控治理;建立长效机制,夯实以龙泉山、中央绿芯和环城生态带为“H型”骨架的生态本底,构建多层次林业园林体系;严格落实森林防灭火一体化责任,推进联防联治、社会化防治和无公害防治;夯实科技支撑,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建设“天空地人”一体化动态监测体系,实现林业园林资源监管“一个标准”“一张图”“一套数”。

据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以来,该区坚持“人防、技防”双管齐下,制定印发《2022年度龙泉驿区林长制工作要点》。各级林长坚持以生态保护、生态发展和生态安全为目标,研究林长制工作280余次,扎实开展巡林工作。全年累计开展巡林督导8300余次,发现整改问题373个,初步构建形成了区、镇林长办统筹协调,各协作单位全力配合,“两员”常态化运行的良性工作格局。

龙泉驿区位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核心区,总面积557平方公里,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2.54%,森林防灭火形势严峻。该区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责追责”要求,全面落实森林防灭火四级责任,“天网、地网、人网”三网融合,发起防火教育“总动员”、筑牢安全生产“责任网”、建立消防物资“器材库”、建立预警系统“防控网”、构建全员防范“共同体”,强化森林智慧管护,筑牢龙泉山森林防火屏障,确保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

“林园一体”

加快公园城市示范

金桂飘香,秋意渐浓。位于龙泉驿区青台山龙泉人家西侧的邮票绿地公园,以低碳为主题,绿化面积上万平方米,打造出都市中的活力乐园。魔方树屋、山丘之旅、绳网穿越、林语滑索……一个个游乐项目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游玩需求,鲜花盛开的绿道,幸福触手可及。

《实施意见》提出,要大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基于“H型”生态本底,构建“一山一芯、五带多湖”生态格局。要锚固青山绿道蓝网格局,推进公园示范工程,创新开展立体绿化、社区花园、“金角银边”示范场景等生态惠民项目,增加城市绿量、提升森林质量、增强城市韧性,构建全域公园体系。

2022年以来,龙泉驿区创新成立龙泉山“理山”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成都公园城市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工作专班”,统筹编制《龙泉驿区国土空间规划》,采取“优化空间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创新生态保护修复机制、推进共建共享,实施科学绿化、提高森林价值,深化建园塑景、培育生态产品”等举措,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挥。

以国家储备林(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建设“东部森林”。聚焦打造碳中和基地,打造“园中园”景观,提升森林绿道,探索森林碳汇参与“碳中和”新机制新途径。目前,全区实施营造林总规模7万亩,每年可增加林业碳汇16700吨;56.6万亩龙泉山国家储备林加速建设,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54万吨、释放氧气39万吨。

将园林绿化纳入林长制管理,推动公园城市“林园一体”建设。推进天府绿道“结链成网”、城市绿化“增量提质”、全域公园“科学布局”。建成东安新城东安湖山水型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完成驿马河城市公园等5个“百个公园”示范工程,建成50条“回家的路”和50个公园示范场景,完成“金角银边”场景营造24个,新增绿地172.33公顷、绿道79.45公里,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9%。

龙泉驿区林园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一朝凤凰乘风去,彩翼纷飞花满天——2022年成都花展龙泉驿展园荣获最高奖“大金奖”;大运会主会场东安湖片区建设项目、青台山邮票绿地等8个项目分获成都市2022年“最美景观”和“最美金角银边”称号。

点“绿”成金

推动生态价值转换

冬天,龙泉山绚丽斑斓。2022年12月6日一早,洛带镇长安街社区党委书记、“林长”兰体华与村里的护林员装备整齐,开始了一天的“巡林”工作。兰体华说:“尽管工作辛苦,但看到近年来山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就觉得干这份工作值!”

《实施意见》提出,要创新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在龙泉驿区,林长管的不仅是龙泉“山头”,还要聚焦公园城市构建,为城市源源不断输送生态福利。对于兰体华来说,社区书记和林长“一肩挑”,让她能更好地按照区上要求,统筹绿色生态与产业发展。

龙泉驿区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到城市发展全过程,积极探索生态价值多元转化路径。创新“森林+”“公园+”“绿道+”“林盘+”等模式,构建公园城市生态场景体系,促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依托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积极开发生态碳汇项目,深耕绿色金融,探索建立绿色基金和碳基金,建立生态投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坚持保育为先、创造生态价值,筑景为重、转化生态价值,市场为主、提升生态价值。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实施生态惠民示范工程和生态移民工程,以核心区、缓冲区、游憩区划定成果为基准,突出生态涵养功能培育“林中林”、突出生态景观功能营造“林中花”、突出生态体验功能打造“园中园”,大力营造以生态为本底的多元复合消费场景,加快构建“国际化、本土味、烟火气”新场景。

按照“东有莫干山、西有龙泉山”发展目标,以“民宿+旅游”为支撑,打造“天府桃花源”聚落,推动生态价值向人文、经济、生活和社会价值转化。创新新老市民“共建共治共享共赢”联建模式和“数字农交”产权交易模式发展新业态,吸引投资100亿元以上,建成精品民宿52家,成千上万的城乡居民吃上了“生态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对于龙泉驿来说,这是一道常考常新的时代命题。作为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场馆所在地,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的公园城市正在这里蓬勃生长。

友情链接
欢迎关注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