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

深化数字技术应用 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

□ 李拔萃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对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作出部署。以数字技术深度赋能“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已成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与群众满意度的关键路径。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与智能应用,数字技术正有力破解群众办事梗阻、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并驱动政府职能向服务型加速转变。准确把握以数据驱动决策、流程数字化重构和智能工具应用为核心的内容,并在夯实基础设施、推进数据共享、创新服务模式与强化安全保障上持续发力,方能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从愿景转化为企业和群众真真切切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注入强大数字动能。

深刻理解数字技术对“高效办成一件事”的作用

推动数字技术与“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深度融合有利于破解群众办事梗阻、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重要论述阐释了在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提高人民满意度的极端重要性。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手段,搭建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建设数据直达系统,可以为“高效办成一件事”提供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材料、降低办事成本,减少不必要的繁文缛节,最大限度便民利企。以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为例,改革前,学生家长需要到学校现场提交材料,学校工作人员到不动产中心及户籍所在地派出所进行信息核实,确定无误后才可发放入学通知书。改革后,学生家长在政务服务网申报,不动产信息、户籍信息通过数据共享自动核验,实现“数据跑腿”代替“人工跑路”,办事便捷度大幅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推动数字技术与“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是深化行政管理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的现实选择。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迫切需要提高创造性执行力和执行效能,为实现各项政务服务目标、完成各项任务提供强有力保障。政府借助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能更好地了解群众和企业的现实需求,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精准定位服务中的薄弱环节,有利于政府以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及时调整和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政府借助数字技术能够加强对政务服务过程的监督、管理和评价,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让每一次业务办理都成为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注脚。

正确把握数字赋能“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重要内容

所谓“高效办成一件事”是指企业和群众需要到多个部门、经多个环节办理的事项,经过环节整合、流程优化,成为企业和群众眼中的“一件事”,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报、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端出件、一次办成”。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重点事项清单》,清单涵盖企业、个人共12项内容,彰显了国家在优化政务服务、保障民生福祉、推进治理现代化等多方面以务实举措提升办事效能、回应多元诉求的坚定决心与积极探索。

数字赋能“高效办成一件事”,核心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通过整合数据资源、优化办事流程,使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更加高效和便捷。具体来说,其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数据驱动决策。利用大数据技术洞察群众和企业的现实需求,让政府决策更加精准和高效。二是数字化重构流程。通过线上办事代替线下奔波,简化过去的繁琐环节。三是技术工具应用。借助人工智能系统自动处理重复工作,降低人力成本。

以数字技术促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为民服务根基。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技术应用的前提和基础。要加快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升网络传输速度,为数字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提供坚实的支撑。加强政务云平台建设,整合政府部门的计算、存储等资源,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迁移集中,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共享,降低部门信息化建设和运维成本。

推进数据共享开放,扩大资源有效供给。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开放机制是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关键。政府部门应根据现实需求,不断完善政务数据共享目录,推动实现“一数一源”,不断提升政务数据质量和管理水平。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规范,明确数据共享的范围、方式和流程,规避数据格式不统一、接口不兼容等问题。加强数据治理,建立数据质量评估和监控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积极推进公共数据的有序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数据开发利用,释放数据价值。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政务服务体验。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政务服务模式,能够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开发建设移动端政务服务应用程序,将政务服务延伸到群众和企业的指尖,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和“随时办”。通过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等技术,简化身份认证和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客服、智能审批等应用,为群众和企业提供“7×24小时不打烊”自助工作模式,群众可根据自身需求自行选择线下、网上或掌上办理。智能客服可以自动解答企业和办事群众咨询的问题,智能审批系统能够根据预设规则自动审核办事材料,实现部分事项的秒批秒办,极大提升群众和企业的办事体验。

强化安全保障,筑牢安全防线。在深化数字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至关重要。政府部门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网络攻击。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应对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对政务服务平台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确保数字技术应用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下进行。

【作者单位:中共抚顺市委党校;本文系2025年度辽宁省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科研协作课题(LDXZ25012)、2025年度抚顺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fskghktlx-2025-040)和2025年度抚顺市党校系统科研课题(FDKT2524)阶段性研究成果】

2025-07-16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72226.htm 1 深化数字技术应用 加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