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野

以“香城细管”推进城市管理嬗变

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建设公园城市典范区

□ 唐凤雪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坚持民生优先,创新实施“香城细管”行动,将成都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与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一体推进,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城市管理全过程,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建设公园城市典范区。

自2020年4月启动“香城细管”三年行动以来,新都区以解决痛点难点问题为导向,聚焦文明创建与社区治理和“香城细管”有机衔接,将“香城细管”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初步构建形成了一整套推进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全周期”精细化管理体系机制,城市有机有序安全生长和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初步呈现。

理念之“变”

城市管理路径愈发清晰

坚持精细管理。制定完成16项城市管理行业精细化标准,出台城市色彩等4个导则,完善市容秩序分类分级精细管控机制和环卫机械化作业等精细化标准化作业方式,制定道路、桥梁、城市绿地、花卉管护技术标准和监督考核办法,建立了问题发现、整改、验收标准的闭环管理机制。

充分吸引群众参与城市治理。通过深入实施“街长制”管理,搭建香城细管“随手拍”平台,实现多渠道城市管理问题收集和处置、反馈工作机制,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共受理群众各类问题20余万件。

创新实施“夜市活力工程”。将伴随市民20多年的小北街夜市以全新品质开放,对桂水路夜市提升打造,将“香城细管”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切实解决了民生诉求。

机制之“变”

城市管理活力愈发迸发

坚持高位推动。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文明城市落实香城细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区香城细管办,组建工作专班,将“香城细管”纳入年度“三重”工作和各单位“一把手”工程,以区政府常务会实行“月调度、月通报”制度,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

坚持精细施策。印发《成都市新都区香城细管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下沉工作力量、划小管理单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推动工作前移,打通“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促进城市“新陈代谢”和良性循环。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评价考核指标为遵循,创新制定出台《新都区创建文明城市落实香城细管指标体系评价办法》,确保69个区级相关部门单位、镇(街道)全部纳入,环境、功能、人文、参与、响应等5个维度指标实现全覆盖,按各自单位承担的不同职能职责分“三类”进行科学评价考核并排名,2022年给予专项奖励资金3000余万元。

路径之“变”

城市管理质量愈发高效

深化城管“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执法智慧服务平台,加强城管系统行政服务与行政审批结合,实现“仅跑一次”,清理行政处罚事项共计650项;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健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主动公开城市管理执法双随机抽查事项。

加强智慧管理。融入“香城细管”理念。围绕环境、功能、人文、参与、响应五大维度设计“香城细管”体征指数,导入创建文明城市落实香城细管体系132项考评指标,初步实现“香城细管”一屏展示、实时排位、热点分析、问题预警。融入数字城管指标。全面梳理数字城管各项业务工作指标数据,汇聚56个方面184个类型的数字体征,实时、全面展示城市管理工作状态,实现数字城管一网汇聚、一屏展示、一键调度。融入前沿数字技术。建成数字城管办件情况、移动车载AI视频分析、餐厨车辆监测、桥梁监测、扬尘监测5大类应用场景,接入视频发现、扬尘感知、桥梁感知等3类25项问题,推动问题实时发现、高效汇聚。

强化社会动员。确立“香城细管市民开放日”,面向全区招募城市管理“体验官”和“香城细管”监督员等,开展活动40余场,让更多市民成为城市管理的宣传者、动员者、参与者,推动构建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2022-10-28 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建设公园城市典范区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3086.htm 1 以“香城细管”推进城市管理嬗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