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广丙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日前,四川邛崃市营商环境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天府现代种业园举行,邛崃市以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为抓手,聚力打通市场“痛点”“堵点”“难点”,刀刃向内,大刀阔斧推进改革,打破“前台接件、后台审批”等传统工作方式,以沙龙式开放布局及专员式服务,推动审批服务全流程再造,创新探索“无窗口”式行政审批改革,力促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更便捷、有温度,为打造超一流营商环境按下“快进键”。
为力促创新改革,在营商环境建设中,邛崃市瞄准关注度最高、改革难度最大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硬骨头”发力,在审批确定性、审批效率及服务模式上变“对标一流”为“超越一流”,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从生成到竣工验收5个阶段全流程办理时间由原来200余个工作日“瘦身”至70个工作日,压缩率达70%。改革为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打造“风景这边独好”的营商环境“邛崃版本”启动了强大动力引擎。
创新审批改革
工程建设项目全面提速
“以前审批一个工程项目,需要跑很多趟住建、规划等部门,来回要耗费很多精力和时间,真是没想到,现在一次就能办好。”刚办完工程项目审批的环球世纪(邛崃)会展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显琴说,邛崃市创新项目审批改革,不仅为企业落地争取了宝贵时间,还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赢得了先机。
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今年以来,邛崃市坚持刀刃向内,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事项“不确定”、过程“不精简”、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以试错的底线思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3个“全国之最”的改革成效。
“针对项目生成阶段历来耗时最长、环节最多、最不可控,全国各地普遍未将该阶段纳入改革范围,导致项目在审批过程中存在不确定的问题。邛崃市以直面问题为导向,大胆改、勇敢试。”邛崃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海波说,邛崃市率先把工程建设项目生成阶段、内部审查、议事决策程序纳入改革范围,编制全流程5个阶段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并以市政府通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和承诺时限及标准,让企业办事100%可预期、可确定,全面实现“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
据介绍,近年来,全国已先后实施多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效率和办事便利度都得到显著提升,审批服务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的空间更小、难度更大。在本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中,邛崃市通过砍事项、减要件、压时限、并环节、促分类,创新“以函代证”简易审批,建立规划辅导机制等方式,审批事项中有18个事项转为即收即办,审批效率全面提速。
通过改革,邛崃市实现项目生成到竣工验收5个阶段的全流程办理时间从200余个工作日“瘦身”至70个工作日,压缩率达70%;立项用地到竣工验收4个阶段的办理时间从90个工作日压减至50个工作日,压缩率达44%,其中政府审批时间压减至14个工作日——“邛崃速度”步入“全国最快”行列。
转变服务方式
推动审批服务流程再造
“对于工程前期的规划相关问题,以前我们要自己去网上找,流程十分繁杂,现在随时可以咨询‘项目专员’,既省时又省力,为我们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龙湖集团成都公司邛窑项目报建负责人阚国军说。
为加速转变服务方式,邛崃市创新探索“无窗口”式行政审批改革,打破“前台接件、后台审批”传统方式,以沙龙式开放布局推动全流程再造,采取“项目专员”星级管理模式,以专职、兼职和挂职的方式,为企业选派星级项目专员,“量身定制”审批服务方案,“一对一”全程帮办代办。
“目前各地都在力推让群众少跑路的‘一窗通办’政务服务,邛崃市则去柜台、无窗口、设专区,打破传统综窗模式,首创‘无窗审批、专员服务’,通过平等温馨的面对面交流,全程营造有感服务、无感审批氛围,打造‘无距离、有温度’的特色服务新模式。”邛崃市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萍说。
走进邛崃市行政审批局服务大厅可以看到,在工程项目审批服务专区,“无窗审批零距离,专员服务有温度”等工作推进公开透明,12名三星级服务专员工作照、手机号码等信息张榜公布,服务事项等内容均可同步查询。
“在改革过程中,邛崃市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重,转变监管思维方式,积极推行信用承诺,加强对企业的诚信监督和失信约束惩戒,推动良性互动、多元参与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切实做到减审批、强监管、优服务。”邛崃市有关负责人说,邛崃市通过审批全链条“亮化”、全方位“简化”、全要素“聚化”,打破关系惯性,将审批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邛崃市大力推行阶段全确定、事项全覆盖、标准全公开服务,将程序最不可控、办理时限最长的项目生成阶段纳入计时管理,实现项目生成、立项用地、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5个阶段全面确定;将合规性审查、用地预审等14项内部审查和集体会审事项纳入改革,实现改革事项纵向到底;编制《邛崃市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事项清单》,向社会公开审批服务的适用范围、办理依据、办事流程、办结时限,实现标准规范统一。
在精简审批事项方面,执行直接取消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取消最高投标限价(招标控制价)备案、拟供地方式审查等6项审批事项。
在优化审批流程方面,创新合并审批环节、开展区域评估、推行“以函代证”,将政府投资项目概算评审、批复和预算控制价评审3个环节合并为一个审批环节。
在减少办事要件方面,强化“一网通办”、实行“一张表单”、推行“容缺承诺”。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中的审批事项,实行网上要件共享,审批结果互认,实行“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
在转变服务方式方面,推行实行“一站式”办理、首创“无窗口”审批、推行“项目专员”服务、探索“分类式”放权,在政务大厅设立开放式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专区,企业办事全程“面对面”完成。
邛崃市有关负责人说,让企业群众“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推动形成了既亲又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国内多位专家对此次改革高度关注,表示将项目生成阶段、内部审查和集体会审等纳入改革,在国内尚属首例,“无窗审批、专员服务”新颖亮眼。
“筑巢引凤”
打造超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邛崃市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前,很多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和未知领域,没有现成模式、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系统性推进和点状攻坚并存,很多滞后的规范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点和问题,也是推进改革的压力所在。”邛崃市委书记王乾说,邛崃市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探索创新,通过营商环境的优化改善,来塑造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
放眼全球经济版图,营商环境已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核心和焦点,是一个区域聚集资源、形成预期的战略能力。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报告显示,深圳排名第一,其次是北京、上海,成都营商环境质量指数以92.7分排名第四,其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应正逐步显现。
为进一步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2019年,邛崃市通过实施“效率提升、精准服务、减税降负、改革创新”四大行动16条政策措施,解决了一批企业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今年5月,《邛崃市聚焦改革创新提能深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方案》正式出台实施,对标国际国内先进;8月,邛崃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打造“风景这边独好”的营商环境“邛崃版本”。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今年9月举行的邛崃市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上海电科集团国家级检测西南分中心项目、36氪集团独角兽总部及特色商业街区项目等5个项目正式落户邛崃,协议总投资达350亿元。在今年成都市项目招引攻坚专项工作中,邛崃市新签约引进项目102个,协议总投资达727亿元,创历史新高。面对今年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变化,邛崃市又成功吸引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抢滩登陆”。
王海波说,作为成都极核有机组成部分,在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和肩负建设成都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使命下,邛崃市将深入落实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境“3.0版”政策,不断探索创新鲜活领先经验,推动邛崃营商环境全方位创新突破,为成都做强极核功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邛崃力量。
(本文配图由中共邛崃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