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 畅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近年来,山东省荣成市、贵州省清镇市、吉林省汪清县、河南省卢氏县和兰考县等地积极推进农村诚信建设,为农户、涉农企业等主体建立信用记录,开展信用评价并在金融、扶贫、公共服务等领域应用评价结果,引导公共资源和市场资源向诚实守信者优先配置,为创新乡村治理做了有益探索。
聚焦农村发展和基层治理难题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发展很不均衡,不同地区的农村各自面临着推动产业发展、决战脱贫攻坚、加强基层治理等紧迫任务和棘手难题。部分地区的探索表明,诚信建设在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产业发展和文明风尚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从而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的创新和完善。
贵州清镇2009年启动诚信农民、诚信村组、诚信乡镇创建活动,源于一个 “小故事”。为推动脱贫致富,该市新店镇引进广西大发公司发展养鸡项目,企业以记账赊用的方式向农民提供鸡苗、饲料和技术并保价回购成鸡,但由于少部分农民不讲诚信,违反合同约定把成鸡私自卖给他人,导致企业遭受很大损失。企业决定离开清镇,但经市政府再三挽留,该项目转至百花湖乡。百花湖乡的农民讲诚信、守合同,肉鸡养殖产业得以发展壮大,使清镇发展为贵州最大的肉鸡生产基地。这个故事对当地影响极大,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必须秉持诚信经营。
河南卢氏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则源于探索落实小额信贷的金融扶贫政策。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等五部委印发了《关于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核心内容是“两免一贴”(免抵押、免担保、贴息)。对这些好政策,当时卢氏县的贫困群众普遍感到像“玻璃门”,可望不可及,金融机构普遍认为风险大、操作难、成本高、不好办。为此,卢氏县举全县之力与银行合作,开展信息归集共享和综合信用评价,推动了金融扶贫优惠政策顺利落地。
山东荣成是全国最早实现人人都有信用分的县(市)之一。启动之初,主要是考虑到对农户欠钱不还成为“老赖”、违背公序良俗的不良行为等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为此,当地设计了信用评分的指标体系,发挥导向作用,为守法诚信者加分,违法失信者减分,同时对高分者给予各类优惠便利,从而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农村文明诚信风尚为之一新。
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农村有农村的特点,不能生搬硬套城市诚信建设的做法。农村人口众多、农户千差万别,信用信息的记录、整理、加工、评价、应用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一个全流程的信用管理体系。
标准怎么定?根据拟解决的核心问题、应用的主要场景,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农户信用评价的标准。河南卢氏按照遵纪守法好、家庭和睦好、邻里团结好,责任意识强、信用观念强、履约保障强,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有致富项目以及无赌博等不良习气、无拖欠贷款本息等基本标准,设定了包括120项具体指标的信用评价标准。山东荣成制定《农村居民信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每位农村居民的基准分为1000分,并制定了统一的评分规则,什么行为加分、什么行为减分,一目了然。
信息怎么采?河南卢氏县组织3000余人挨家挨户上门调查,对全县农户的户主、家庭成员、财政开支人员、农户房产、经营实体等10大类信息进行了采集,并通过相关部门获取了农户的治安、借款、对外担保抵押等10大类信息。山东荣成在全部919个村配备信息采集员2811人,负责村民信用信息的收集上报。贵州清镇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链上清镇”平台,实现人口和企业基础数据、行政许可和处罚等公共数据、农村土地权证等信息互联共享。河南兰考建立县信用信息中心,打造县域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录入16.03万户农户信用信息,覆盖面达92.3%。
分数怎么评?山东荣成的每个村组建信用议事会,每月对新采集的信用信息进行鉴定讨论,对照标准进行计分,结果在村内张榜公示。吉林汪清则由扶贫办、金融办等部门联合县农商行,组织各乡镇、驻村工作队对全县9个乡镇所有贫困人口全面开展为期1个月的评星授信。每户一本信用等级证,都由银行工作人员、乡镇干部、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户主签字,确保信息真实准确。贵州清镇的“诚信农户”采取“自己报、群众提、组织审(由村民组长、德高望重的村民、信用社信贷员组成工作组)、全公开(公示一周)”的方式进行评定。河南卢氏将采集到的信息统一录入信用信息系统,由系统自动生成信用分数。
结果怎么用?山东荣成50多个部门推出“信用贷”“信用行”等117个守信激励产品,在银行贷款、公共交通等服务方面提供优惠便利,只要信用分达到一定分值即可享受。全市各镇、村居设立信用奖励基金近1000万元,用于奖励诚实守信的典型农户。贵州清镇的“诚信农户”“诚信企业”分为五个等级,等级越高,得到扶持力度就越大。河南兰考打造“信贷+信用”模式,只要农民有生产经营项目,诚实守信,就能无条件、无差别获得3万元(年利率不超过6.75%)的基础授信,实现“应贷尽贷”。
风险怎么分担?河南兰考建立“银政保担”四方分担、分段计算的风控机制,探索实施熔断机制和专项处置机制,设立金融扶贫、普惠授信、农房抵押贷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等各类风险补偿基金7525万元。同时,设立还贷周转金,帮助在还贷续贷期间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和农户借新还旧。河南卢氏通过政府、银行、担保、再担保协同,形成了“四位一体”的风险共担机制,对贫困户的贷款风险损失,由县风险补偿金、贷款银行、省农信担保、省中小企业担保集团按照20%、10%、50%、20%的比例分担。同时,建立贷款熔断机制,对不良率超过3%的行政村,以及不良率5%以上的行政村数量超过30%的乡镇暂停发放贷款。
失信怎么修复?山东荣成建立了信用修复机制,对于有扣分项的行为,一般是先发提示书,及时整改了就不扣分,参加捐款捐物等爱心活动也可把扣除的分补回来,只要在一个年度内修复成功,本年度的信用评分将不受影响。
充分释放农村诚信建设效应
在相关地区探索过程中,诚信建设通过“四个结合”,有效发挥了综合乘数效应,为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增添了新的动力。
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相结合,引领农村诚信文明风尚。构建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对农户尤其是贫困户进行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评定,使广大农户在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信用等级。同时,通过细化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具体措施,将信贷信用与社会信用结合起来,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山东荣成“信用基金”试行以来,乡村热心公益、保护环境、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等文明行为蔚然成风,知信、重信、用信、守信成为农村干部、普通农民等的自觉行动。
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相结合起来,激发农村内生发展动力。从扶贫实践中看,一些贫困户存在等着“送小康”的懒汉思想。河南卢氏县对这些“懒汉”则亮起红灯,瓦窑沟乡韩庄村通过信用等级评定,使聚众赌博、滋事斗殴人难以享受“两免一贴”优惠贷款,实现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与促进金融产品创新相结合起来,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力度。河南卢氏县财政出资900万元作为互助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企业出资2100万元作为互助担保基金,双方组成3000万元的风险补偿担保基金,建立基金池,为合作社提供反担保,银行为合作社贷款2.1亿元。吉林汪清县财政投入1000万元作为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撬动银行信贷1亿元。
提高农村诚信建设水平
农村诚信建设刚刚起步,未来还需要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总结提炼各地在农村诚信建设方面好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中国”网站等信息化平台,加大农村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开发力度。研究制定农户、涉农经营主体信用信息采集、信用评价的基础标准。
同时,鼓励探索创新。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鼓励“多点开花”。鼓励各地结合乡村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探索有用、管用的诚信建设措施。以适当方式推广地方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
此外,加强指导规范。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确保农村诚信建设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的基本原则,以激励引导农民守法诚信、向善向上为导向,防止泛化、滥用,防止侵犯农民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纠偏。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财金司挂职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