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公司

万能险“变脸”后复苏

前4月增长40%,预期年化收益率约在4.5%~4.8%

□ 邓雄鹰

曾在安邦人寿规模扩张中立下汗马功劳、并受到广泛关注的万能险,经历2年沉寂后正在逐步复苏。

今年1月~4月,以万能险保费为主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同比大涨40.4%,远高于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16.1%的同比增幅。不过和以前5年期以下中短期产品主导市场不同,目前在售万能险几乎全是5年期以上,且不少是期缴年金类产品。

多是5年期以上产品

“有没有收益比较好的中长期产品?”听闻客户需求,一位超大型银行上海某网点理财经理介绍称,目前该行有一款5年期趸交万能险,预期年化收益率5.15%,最低缴费为1万元/年。

在另一家大型银行上海某网点,该行理财经理向《券商中国》记者推荐的几款理财产品中,其中亦有一款万能险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4.5%左右。“年初时还有收益率5%左右的万能险,不过现在没有了。”该理财经理说。

据了解,今年保险公司在银保渠道推出的万能险预期年化收益率约在4.5%~4.8%,个别产品超过5%。在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这类万能险具有保底特性,收益在中长期产品中具有竞争力,受到不少客户关注。

不过,与两年前1年~3年中短期万能险盛行的情况不同,目前市场上的万能险产品有两大特点:一是银保渠道销售的理财类万能险多是5年期以上产品,且数量并不算多。二是万能险多和年金保险等传统险种组合销售,不具备中短期理财特性,但这类产品件均保费高,是拉动万能险增长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今年1月~4月,以万能险保费为主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4976亿元,较2018年同期的3544亿元上涨40.4%。

四大原因“松绑”

万能险是指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至少在一个投资账户拥有一定资产价值的人身保险险种。由于其设计灵活,一度被激进型险企用作短期冲规模的利器。

谈及今年万能险产品恢复热销,一家寿险公司部门负责人说,目前万能险 “复苏”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是经历过2017年的严监管和保费大跌之后,2018年同期的万能险规模基数较低,今年的增长显得更加明显。

二是从供给端来看,随着市场回归保险保障,部分公司畸形规模导向被遏止。不同于以前冲规模的产品设计理念,目前上市的万能型产品期间多为5年以上,且不少是为了发挥其特有投资和灵活领取等产品功能。产品设计理念的改变也为监管放宽打下基础。

三是从销售渠道来看,保险产品可以设计成分红型或者万能型,相较年度分红机制不太透明的分红险,万能险有保底收益,且每月公布结算利率,售后纠纷较少,更受银行渠道欢迎。

四是一些历史趸交业务较多的中小保险机构,有通过万能险来维持保费规模并保证流动性稳定的需要。中国银保监会今年3月下发《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中短期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称,保险公司因流动性管理需要,或者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需要,可以申请备案中短期产品。风险处置期的人身保险公司可以因流动性管理需要,申请备案中短期产品。同时,对中短期产品设定了额度要求和比例要求。

因此,虽然万能险不计入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且较传统险更加消耗资本金,但在上述多重因素下,今年万能险整体产品量和保费量都有明显上升。

结算利率下调

由于银保渠道销售的理财类万能险十分消耗险企资本金,对保险公司价值贡献较低,多数保险公司一般会设定一定的销售额度,售完即止。一家保险公司人士说,按照保险公司销售节奏,每年1月~3月开门红期间是保险公司一年中保费任务最重、也是资源最多的时段,因此保险公司在银保渠道推出了较多趸交产品,其中不乏万能险。进入二季度,多数保险公司会将销售节奏转到期缴型产品上来,这类产品不仅更具保障功能,对保险公司的价值贡献也更高。

一位保险公司人士表示,现在银保渠道在售的趸交理财类万能险多是开门红期间销售额度没有用完或者少数公司维持规模保费的产物。

不过,总体来看,相对于1.46万亿的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规模,目前万能险销售面和保费规模并不算大,未来预估还有一定上升空间。

2019-06-18 前4月增长40%,预期年化收益率约在4.5%~4.8%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14624.htm 1 万能险“变脸”后复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