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改革视野

□ 萧 椽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近日在2018年中关村论坛发表演讲,形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第一页是“张瑞敏的不许随地大小便的车间”,第二页是“所谓没有技术含量的中国制造”。他说,改革开放的历史像是一本书,一页一页装订而成,历史翻过第一页、第二页……翻到今天这一页,中国专利数量已经超越美国直逼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中国制造正在升级为中国创造,说明中国经济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探索、积累、脚踏实地向前迈进。

前段时间,有人因痛感我国缺少核心技术,批评不少企业当年选择了“贸工技”道路,而没有选择“技工贸”,认为这是导致我国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批评道出了部分历史事实,当年不少企业的确选择了一条先做贸易闯出市场、通过贸易积累资金做大蛋糕的道路,但是必须明确,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不得已而为之。改革开放之初,从中关村起步的高科技企业创业者并非不知技术的重要,但他们很清楚,如果选择技术立本、技术优先的“贸工技”道路,通过技术创新取得核心性突破,并且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规模效益,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由于技术迭代非常快,还需要全面科学的战略布局,在当时国企体制占主导的局面下,这些条件都不可能充分具备。

40年前选择“贸工技”道路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随着改革开放规模扩大和层面提升,我国高科技企业市场做得越来越大,资金积累越来越雄厚,具有了大量持续投入技术研发、科技创新的动力,从“贸工技”道路转型为“技工贸”道路的条件也逐渐成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随着国力的强盛、企业的壮大、资本市场的成熟和互联网的发展,我国政府和企业都具有了足够的实力,为推动科技创新更上层楼精心布局,为决胜核心技术领域国际竞争不吝重金投入——因为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的竞争将决定世界的走向,决定国家、企业甚至每个人的命运,现在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

2018-11-26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675.htm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