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经济前沿

金融改革释放多重利好

江苏省泰州市紧抓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主动学习上海、加快对接上海、深度融入上海,拓展更新、更大的发展空间

泰州市国家级金融改革上海交流会现场 本报记者 刘 剑 摄

□ 本报记者 刘 剑

江苏省泰州市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底蕴深厚而又风华正茂。“泰州美,美在美景美、食美入心境,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过泰州,并由衷赞美说:‘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间的幸福极多’。”泰州市市长史立军说。

11月20日,泰州市国家级金融改革上海交流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国标,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吴俊,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瞿秋平,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黄宝新,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作强,上海市台协副会长、鑫山保险代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重文等国内知名金融机构负责人和相关单位代表参加交流。

“大自然赋予泰州大地最鲜明的特色就是水城水乡,十里凤城河城水相依,百里扬子江风光旖旎,万顷里下河生机盎然;泰州菜食材也多为江鲜、湖鲜、河鲜,口味清淡,形美味鲜。”史立军向来参加交流会的嘉宾们介绍了泰州的美,在本次“服务大上海”系列活动中,泰州市还举办了“泰有味”泰州美食(上海)发布会。在泰州不同的时节,美景与美食交相辉映,形成了“春赏花海食河豚、夏享夜游尝八鲜、秋逛湿地剥螃蟹、冬泡温泉品汤包”的独特韵味。

2016年11月25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等14部委向省政府印发了《江苏省泰州市建设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泰州市是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也是全国首家以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金融改革试验区,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比较优势明显,发展商机无限。本次在上海举行的以“新时代 新产融 新动能”为主题的泰州市国家级金融改革上海交流会就是围绕“新时代 新产融 新动能”三个关键词进行。

新时代

合作恰逢其时

古人云:成大事者需天时地利人和。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探索,泰州市金融改革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放大政策红利,正是得天时、占地利、聚人和的最好时候。

得天时。2013年,党中央首次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强调要努力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20),将长三角地区扩容到“三省一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对其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等均进行了科学规划。今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将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沪泰两地加强经济金融合作指明了方向、增添了信心。上海是全国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也是金融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泰州市金融改革走进上海、学习上海、接轨上海有着更加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区域金融改革是促进沪泰两地加强经济金融合作的纽带,有利于两地把地缘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占地利。泰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是江苏的地理中心。如果把上海、南京比作两个巨人,泰州正好就在巨人握手的地方。泰州作为苏中门户,自古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扬泰机场通航,江阴长江大桥、泰州长江大桥“双桥飞渡”贯通大江南北。目前通过江阴大桥、泰州大桥、苏通大桥三条快速通道,从泰州到上海约2个半小时。随着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北沿江高铁加快推进,泰州将进入“高铁时代”,届时泰州到上海只要55分钟,将融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其中,北沿江高铁串联我国长三角、长江中游、川渝三大国家级城市群,泰州将与长江经济带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也因为长江航道和北沿江高铁,泰州未来会从传统的苏中腹地城市跃升为长江南北联动发展的枢纽城市,成为长江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T型咽喉城市。

聚人和。泰州金融改革是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申报到获批,均得到了全方位的关心和支持。在申报的关键阶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作出重要批示:“推动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很有意义,泰州要大胆探索、积极作为,省各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获批后,江苏省政府研究出台《实施方案》,成立省级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扩大会议进行专题部署。江苏省金融办、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分别出台支持泰州金融改革的专项意见。2017年以来,泰州市先后在上海、香港举办泰州金改推介会,并多次与法国安盛集团、法国巴黎银行、新加坡大华继显、京东金融、苏宁金融、绿地金融、南京银行等机构洽谈金融改革合作项目。本次大会还将现场对接签约一批合作项目,进一步集聚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推进泰州金融改革的生动局面。

新产融

合作潜力无限

当前,推动实体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既是金融系统的天职,更是推动金融业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泰州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经济增长“快”与发展质量“高”齐头并进。2017年全市GDP总量达4745亿元,列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42位。以建设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实施了一系列金融改革创新举措,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在探索产融对接方面具有多重利好。

主题好,高度契合党中央要求。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金融强有力的支撑。今年以来,针对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泰州推进金融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基础好,“1+5+1”现代产业体系正在构建。泰州市从组建到现在一路走来,令人瞩目的是蓬勃发展的产业经济。泰州市获批为全国唯一以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金融改革试验区,也正是得益于鲜明的产业特色。泰州市各类工业企业已超过2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0家,医药、石化等千亿级规模的产业有6个,拥有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完备的产业载体。

政策好,红利效应日益显现。泰州金融改革《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方案》确定的每一项改革任务都内涵丰富、富有红利,为泰州先行先试创造了良好的顶层设计。金融改革实施近两年来,在国家、省及相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一批改革任务初见成效。泰州专门出台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扶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无论是覆盖范围还是支持力度,都彰显着推进金融改革的决心。

新动能

合作共赢未来

作为全国金融中心,上海金融业改革和发展历来走在全国前列,主导着长三角地区的金融改革创新方向。与此同时,泰州建设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验区,同样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了更多红利。特别是出台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扶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覆盖范围广、支持力度大,并注重与泰州金融改革《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方案》相映衬,有望成为沪泰两地加强金融合作的催化剂。

关于泰州市重点推进金融改革举措方面,泰州市市长史立军强调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抢抓金融改革政策红利,致力打造金融业集聚发展高地。泰州金融改革《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方案》相关政策含金量高、合作空间大。比如,支持法人银行业机构转型发展;鼓励在泰州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推动成立法人证券公司等。

二是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致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泰州金融改革《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方案》提出:支持上市公司、重点企业开展并购重组;支持商业银行在泰州开展投贷保结合业务创新;支持开展资本项目限额可兑换试点;支持大健康产业在泰州集聚,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养老金融产品等。

三是加大金融招商力度,致力打造现代金融中心。为进一步集聚金融资源,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泰州市在市政府南侧800米、南部新城CBD中轴核心位置建设了金融服务区。当前,泰州市正以打造现代金融中心为目标,以发展金融集聚发展区和金融改革配套区两大功能板块为重点,大力推动金融机构、总部经济、创新创业、现代商务在金融服务区集聚发展,着力构建集现代金融、高端商务、综合配套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核心功能区。

四是突出金融高端人才招引,致力强化金融智力支撑。人才是一切工作的支撑,金融改革工作更是如此。金融改革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在深入推进泰州市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时期,需要培养一支懂金融、善于用金融工具的党政干部队伍;也要依托市场化机制,招引一支与市场接轨的高层次金融人才从业队伍。只有通过双向结合,才能为金融改革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

作为全国金融中心,上海金融高端人才资源丰富,特别是列入中央“千人计划”和上海“千人计划”的海外金融人才众多。泰州市将以金控集团为依托,不断放大政策效应,打造最优金融人才发展生态环境。

泰州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用好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主动学习上海、加快对接上海、深度融入上海。迎接更多的金融机构到泰州调研考察、布局设点,拓展更新、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8-11-26 江苏省泰州市紧抓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主动学习上海、加快对接上海、深度融入上海,拓展更新、更大的发展空间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634.htm 1 金融改革释放多重利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