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刈辞
党的十九大代表、80后村医贺星龙,卫校毕业实习后放弃条件较好的县医院,毅然回到家乡为乡亲们看病。16年,他骑坏6辆摩托车、背坏12个药包,累计行走40多万公里,只因一句话“乡亲们凑钱供我学医,我肯定要回来”。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创造多少物质财富,而是在于被多少人需要,小伙子把16年的青春年华,化作汗水和眼泪奉献给了这大山里的村落。笔者注意到村站门框有一牌子写着“有事打电话,24小时上门服务”,平淡而朴实的言语却如同电击,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贺星龙知恩图报、结草衔环的高尚情操。没有被生活的捉襟见肘击倒,没有在都市的灯红酒绿中迷失,没有被县医院的良好条件吸引,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从他们中来又回到了他们中去。
笔者有幸也鉴证身边一位村医的无私奉献事迹,家乡的一位老村医坚守深山40余年,治愈病患3万余例,在被查出食道癌后,本应该在家休养,他却对家人说“不做乡村医生,我这癌治好了也会憋出病来”。没有豪言壮语,寥寥几句话就看到一个老人不忘本、不忘根的为民情怀。
贺星龙和老村医虽然只是从事医生这一普通职业,但是他们传递给万千医生的是悬壶济世、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传递给广大群众的是知恩图报、恭敬桑梓的正能量,这不仅是伟大的职业操守,更是一股的良好家风家训。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各级医院要加强医务工作者们的职业道德培训,树立以人为本的宗旨理念,学习和发扬白衣榜样的无私奉献精神,对待病人多一点微笑、多一点沟通、多一份爱心,减轻病人的痛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赢得病人的信任和赞扬。
走得坏的鞋,离不开的根。不论是山村还是都市,不论是村医还是名医,怀揣向善之心,肩扛救死扶伤,把满腔热血、青春年华奉献给需要的人,都值得我们点赞。相信他们就是星星之火,在任何环境都能燃出燎原大火,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