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田新元
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迎来了第8个“生日”。截至当日收盘,创业板上市公司达690家,总市值5.41万亿元。分析人士表示,创业板的适时推出扩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推动创新成长型企业为代表的中国新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8年间快速成长
8年前,创业板在中国版纳斯达克的热烈期许下正式启动,包括网宿科技、华测检测、机器人、华谊兄弟、爱尔眼科等在内的首批28家公司成功上市。截至当日收盘,28家公司市值合计只有1399.67亿元。
截至今年10月30日收盘,在创业板阵营上市的成员已经扩充至690家,较2009年同比增长超过23倍。目前,这些企业所对应的上市公司总市值5.41万亿元,较8年前创业板的总市值增长了约37.65倍。
据同花顺iFinD数据,若以后复权分红后再统计计算,自创业板启动至今年10月30日收盘,创业板中650只创业板股票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占创业板股票总数量的94.2%。具体来看,在上涨的650只创业板股票中,其间累计涨幅超过100%的就有405家,占创业板股票总数量的比例为58.7%。也就是说,在统计时段内,超五成以上创业板公司的股价实现翻倍。
统计数据显示,有5只个股的累计涨幅超10倍以上,其中先导智能的涨幅最大,以1430.86%的涨幅成为“最牛股”。除了先导智能以外,信维通信、乐视网、兴源环境和寒锐钴业4只创业板股票均跻身涨幅超10倍的牛股之列,统计期内,上述4只股票对应的涨幅分别为1157.69%、1156.5%、1074.04%和1035.53%。
8年来,创业板公司平均收入规模也保持稳定增长。有数据显示,创业板公司平均收入规模由2009年的3.05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2.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平均净利润由2009年的0.58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
创业板也让一部分创业者先富了起来。Wind统计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有8只创业板股票历史最高价曾在300元以上,其中包括曾经的股王全通教育、安硕信息以及长亮科技、暴风集团等风口企业;而历史股价高位在200元以上的有36家,占比5.2%,股价曾经上100元的有200家,占比30%。
截至10月30日,创业板上市公司蓝思科技总市值为864亿元。根据近期发布的胡润女企业家榜显示,公司董事长周群飞以700亿元身家位居第二位。
8年来,创业板上市公司参与改革进程,服务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创业板有力促进了资本形成和资源优化配置,对于支持创业创新企业成长,推动企业去杠杆、降低财务成本发挥了积极作用。创业板累计IPO融资规模达3481亿元,股权再融资规模达2576亿元,有力支持了创业创新企业成长,有效发挥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创业创新特征明显
创业板自启动以来,承载着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历史使命,充分吸引和调动了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企业创业创新全过程,打造围绕创新配置资源的市场化强劲引擎。
科技创新型企业大多是轻资产、高风险类型,这类企业融资难是世界各国存在的普遍现象。资本市场提供的股权融资,建立投资人和企业家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创新,汇众人之力,辟创新之路。目前,创业板共有410家公司上市前获创投资金支持,初始投资总额达239亿元,创投资金较好地改善了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环境。
深交所数据显示,上市后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前100名的公司中,传媒、计算机、电子和医药生物行业入围的公司均超过10家,占据前四名。其中,传媒行业有18家公司,计算机和电子行业有30家公司,医药生物行业有11家公司。
8年前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生物医药、环保技能、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如大众所熟知的华谊兄弟、网宿科技等。资料显示,首批企业中,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企业占比达68%,创业板高科技特征明显。
创业板以创新为引领,推动我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补齐创新发展短板。在690家创业板公司中,有638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600家拥有核心专利技术,252家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83家拥有国家863计划项目,60家为国家创新试点企业。
同花顺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隶属计算机应用板块的企业有87家,隶属新能源行业的上市公司28家,隶属医药生物行业的有80家。
创业板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高速发展。2017年前三季度,创业板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总收入10.83亿元,同比增长32.77%,其主要增长动力来源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
创业板汇集了41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2017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合计4749.69亿元,同比增长36.11%;实现净利润合计456.67亿元,同比增长15.83%。剔除乐视网后,创业板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平均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41.14%,净利润同比增长21.53%,业绩增幅远高于板块整体水平,创业板着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充分显现。从细分行业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增幅表现突出,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95.38%、49.79%、44.89%和33.65%。
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创业板将充分把握资本市场新时代发展机遇,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继续深化改革,继续发挥引领作用,进一步打造支持创业创新的强劲引擎,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开启改革创新新征程
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进创业板改革,优化创业板定位和制度安排,提高创业板对早期科技企业的支持能力,把创业板的服务对象向高新产业前端推进,向创新企业最需要资本市场支持的阶段推进,努力增加创新企业供给,积极推进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试点,支持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广、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导向的优秀企业上市。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创业板IPO标准必须要有足够的创新性与包容性。如果说主板IPO标准更注重公司资产规模块头及现实盈利水平,那么,创业板IPO标准则更注重营收高成长及市场份额扩张前景。目前中国创业板IPO标准仍是“工业版”性质的,它基本上是比照主板IPO标准复制而来,只不过在资产块头与净利润指标方面比主板略有降低,这样的IPO标准将创业板变成了“第二主板”,进而失去了创业板的本色和包容性。正因如此,许多块头不够大,或是净利润不达标的高成长优秀企业被拒之门外,它们只能去境外寻求IPO机会。董登新表示,创业板仍需扩大块头,通过降低IPO门槛,加大IPO扩容,才能真正体现创业板的创新与包容精神,让中国创业板更具特色和人气,进而在服务实体经济,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创业板8年扩容仍比较缓慢,而且在创业板成立以来,还遭受了两次“暂停IPO”的影响,直至2016年11月以来才开始加速IPO扩容,但目前不足700家“袖珍型”上市公司,创业板总市值仅5.6万亿元,规模太小,仅相当于美国苹果公司的股票市值。此外,创业板至今仅有2家公司退市,这或许与创业板成立时间较短有关,不过,投资者不愿“用脚投票”也是一个隐患。
在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看来,退市机制虽已“破壳”,但创业板的退市机制仍待完善。退市机制的平稳运行能够实现优胜劣汰,促进资本市场的循环发展,并且能够有效促进上市公司的竞争,让创业板上市公司更好地发展。
一名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对创业板的监管和制度完善将沿着三大路径展开:一是优化创业板首发条件,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上市需求;二是完善创业板再融资制度,强化内外约束,抑制过度融资、非理性融资;三是进一步优化自律规则体系,丰富行业信息披露指引体系,凸显创业板行业特色,更好地适应投资者需求。
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打造创新资本形成中心,加快建设融资功能完善、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资本市场,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中国经济的美好未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