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政府搭建的平台,与两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日,在成都市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四川鑫电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汪新向记者说起了最近的一大收获,被她点赞的平台有一个形象的名字:“企业相亲角”。
帮助企业对接,促进产业“联姻”,这一平台已促成园区企业采购本地产品近10亿元,而这正是该园区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举措之一。自去年10月四川省启动围绕产业生态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成都市强化政策指引,统筹推进改革工作,全市上下涌现出一系列这样的生动案例。
“聚焦关键环节,目前改革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成都市城市运行和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政务服务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统筹协调,优化集成涉企服务事项,构建兜底服务机制,持续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企业相亲角
郫都:推进63项增值服务,助力企业加速发展
走进四川鑫电电缆有限公司,只见展厅里陈列着各类高端电缆产品。该公司拥有国内外先进的电线电缆生产和检测设备300余套,年生产能力达20亿元。不过,如何将产品更好地转化为销售额,也是公司需要破解的问题。汪新介绍,通过“企业相亲角”,公司最近成功与两个新合作伙伴“牵手”,业务进一步拓展。“多亏了这一平台,让我们找到更多合作机会。”汪新感叹。
四川鑫电电缆有限公司
“企业相亲角”位于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企业服务中心内,据介绍,该平台采取“企业提”“协会办”“园区邀”的方式,为企业搭建高效的产业“联姻”平台,已举办行业“相亲”对接、企业路演等活动27场,促成园区企业采购本地产品近10亿元。
不光有“企业相亲角”,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企业服务中心以“园区事园区办”为宗旨,布局了政务服务和增值服务两大专区,全力为企业打造“一站式”高效服务体系:89项基础服务下沉,让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63项增值服务,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法律服务,到知识产权服务、工会服务等应有尽有,助力企业加速发展。
郫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企业服务中心
另外,郫都区成都影视城园区围绕企业注册登记、项目备案、拍摄生产等需求,开展特色服务、基础服务、增值服务等37项服务事项“三位一体”服务集成。例如推动省级下沉服务“一站接”,获得省广电局支持,在园区设立“省广电局驻成都影视城政务服务窗口”,下沉承接相关初审服务,审查周期有效缩减1/3。“现在不仅审批效率越来越高,各种服务也越来越丰富,对企业帮助很大。”四川风火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俊告诉记者。
成都影视城
武侯:聚焦微波射频产业,高效服务企业近千家
2022年,武侯区微波射频产业入选工信部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也是全国唯一以微波射频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入选的集群。去年10月,武侯区被纳入全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区域,围绕微波射频产业开展改革试点工作。武侯区行政审批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武侯区积极整合政府、社会、市场三方资源,统筹推进7大类33项工作任务。
在做优产业链服务方面,武侯区以微波射频产业链试点为牵引,打造微波射频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做实产业链成果展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共享等核心功能,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自2024年以来,武侯区已助力151家企业成功申报认证专精特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武侯经开区企业服务专区
同时,武侯区不断强化“园区+公司”专业服务,打造“智谷汇”等园区服务品牌,引入智联招聘等60余家优质服务商,“一站式”提供人才、法律等9类63项增值服务。例如通过整合审批事项等方式,将企业入园时间压缩到最短1日,高效服务企业近千家;将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的39个事项整合为“用地规划”“项目开工”“辅线事项”“竣工验收”4个“一件事”,服务保障建设项目41个。
案例是最好的说明。今年4月,华西转化医学产业园联动区行政审批局、区税务局和玉林街道成立服务专班,远赴江苏昆山,仅用4天就帮助苏州闻泰医药公司完成跨省迁转。成都中科星航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石雅文表示,得益于园区的各种创新服务,公司在人员招聘、新公司注册等方面的效率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成都市:编制形成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实施方案和事项清单
将视野扩大到全市,在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方面,成都不断取得新成果。
在强化政策指引方面,成都市指导4个试点地区以集成电路(高新区)、微波射频(武侯区)、冷链物流(青白江区)、生物医药(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等产业为切入口,编制形成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实施方案和事项清单,先行开展试点工作。
在构建“园区事园区办,办事不出园区”工作格局方面,市本级和23个区(市)县均依托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了企业服务中心或企业服务专区,同时依托园区管委会,设置园区企业综合服务驿站或企业服务窗口,实现服务载体全覆盖。例如新津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设立了窗口办事区、自助服务区、增值化服务区、会商服务区,提供服务293项,覆盖企业注册、税务办理、项目审批、法律服务等全链条需求。同时,成都高新区、武侯区、青白江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还结合自身产业链条发展需求,先行出台了园区产业链特色增值服务事项清单。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链14项、武侯区微波射频产业链47项、青白江区冷链物流产业链30项、天府生物城生物医药产业链95项。
为有效提升服务效率,成都市积极打造更多的涉企“一件事”服务。例如青白江区推出“园区产业化项目开工一件事”,压缩材料44.8%,企业从拿地到办理开工审批手续的时间,从平均65个工作日压减至10个工作日内,实现“10天发9证”。
各项服务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例如成华区采用园区管家定期走访+行业部门联合会商+审批代表上门服务(或线上指导)的方式提供闭环服务;新都区在园区部署远程视频窗口,提供“虚拟综窗”业务模式,完成线上咨询、材料预审、业务受理等工作,实现“企业办事不出门”。
另外,在做好园区服务的基础上,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还专门针对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饮水、手机充电等“冷可取暖、热可纳凉、累可歇脚”的延伸服务。
据介绍,接下来成都将逐步完善涉企服务平台,优化集成涉企服务事项,构建兜底服务机制,持续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