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四川资阳安岳县帽石村,竹影婆娑掩映小院。90岁的脱贫户李仲益老人坐于屋檐下,青翠篾条在他指尖穿梭,一件件结实精巧的“竹刷把”渐次成型,散发着清新的竹香。“这‘竹刷把’结实得很,关书记帮我‘吆喝’出去,大家用了都说好!”李仲益笑着告诉记者,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笑意。
谭华(右)走访李仲益家。通贤镇供图
这份让老人感到自豪的“吆喝”,源于一次人大代表走访中的“慧眼识珠”。2024年7月17日,通贤镇人大主席谭华与省人大代表、帽石村党支部书记关祖苹来到李仲益家走访。交谈间,李大爷的竹编手艺引起了谭华的浓厚兴趣。“编了几十年的‘竹刷把’,结实耐用!”老人话语里透着朴实的自豪。谭华拿起一个刚编好的“竹刷把”仔细端详,不禁眼前一亮:“李大爷,您这手艺真地道!关书记,咱们得想想办法,让更多人知道咱帽石村还有这样的老手艺!”
关祖苹(左)和李仲益(右)正在直播带货。通贤镇供图
三天后,“网红支书”关祖苹的“助农直播间”直接搬到了李仲益家的院坝里。“家人们看这‘竹刷把’的韧性,绝对经用!这‘竹刷把’藏着李大爷几十年的真功夫,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关祖苹坚持免费带货,不取分文佣金,更自掏腰包给李大爷的“竹刷把”包邮。直播间成了爱心汇聚的端口,订单从全国各地涌来,李仲益家中积存的“竹刷把”很快销售一空。镜头里,李仲益颤抖着手举起“竹刷把”,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彩。
李仲益老人展示新编的“竹刷把”。通贤镇供图
此后,关祖苹成了老人的“专属运营”,确保老人“编得出、卖得掉”。截至2025年7月17日,老人已通过直播带货增收万余元。增收带来的改变,无声浸润着两位老人的日常:饭桌上菜肴添了滋味,冬日里添置了保暖的新衣……
“以前总觉得老了没用,现在关书记帮我卖‘竹刷把’,让我还能通过这老手艺挣钱,高兴!”李仲益重新找回了手艺人的尊严,他满脸笑意地拍了拍身边的竹筐,里面堆着刚编好的“竹刷把”,“我得多编点,不能辜负人大代表的心意。”
一把“竹刷把”,两端系着民生与情怀。当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化作“连心桥”,这场发生在川中丘区的温暖实践,正用最质朴的方式写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注脚——代表就在身边,希望触手可及,幸福稳稳当当!(潘政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