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7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了“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西昌专场,西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杨川围绕“紧扣三大定位,奋力建设全市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作了介绍并回答了记者提问,西昌市委副书记杨雪峰,西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英,西昌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杨开金,西昌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石铭出席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西昌是‘北斗’升空‘嫦娥’奔月的地方,也是一座承载光荣与梦想的城市。”西昌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杨川介绍说,西昌带着“月亮城”的温柔、“太阳城”的热情、“航天城”的进取,与大家共同分享西昌这座“春天栖息的城市”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奋进强音。
在旅游方面,杨川用“三不三都”概括了西昌旅游特点: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海拔不高,处处都是景区、月月都有节庆、样样美食都好吃。
近年来,西昌市坚定践行“两山”理念,精心雕琢“中国康养旅居地”,绘就了绿水青山安澜秀美、诗与远方可感可及美丽画卷,让“春天栖息的地方”永葆生机。邛海湿地作为全国最大城市湿地,荣膺联合国湿地保护示范点,在这里,可以尽情感受“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诗意生活。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绽放独特的人文魅力。建昌古城入选“中国十大最美古城”,礼州古镇见证南方丝绸之路的繁华记忆,大石板古村镌刻着茶马古道的岁月痕迹。14个民族亲如一家,国家级非遗“火把节”被誉为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带动文旅IP持续出圈。与此同时,以天府旅游名县建设为牵引,打造了大凉山戏剧节、民族电影周、民族音乐周、邛海湿地马拉松、蓝花笑楹盈等文旅IP,“文旅+百业促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未来,西昌市将持续深化“生态+康养+医养”融合模式,布局高端温泉酒店集群和银发经济产业园,推出“候鸟式养老”“社区嵌入式服务”;串联卫星发射中心、螺髻山打造全龄段康养产品;建设“口袋公园”、改造东西海三河,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标配。
西昌在加快现代化建设方面,杨川从七个维度进行了介绍:
一是聚力打造“四川攀西中心城”,引领枢纽能级持续跃升、发展动能澎湃奔涌。西昌地处攀西经济区腹心,四川省委、省政府赋予建设区域“四中心一枢纽”的历史使命,战略位势和发展能级显著提升。
二是产业发展向新提质。立足“地下金山银山”与“地上绿水青山”的资源与生态禀赋,将产业链牢牢建在“资源带”上,构建“3+1”现代工业体系,钒钛新材料产业强链升级,西昌钢钒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创润公司锻造世界最大高纯钛锭;依托“北斗母港”“嫦娥故里”招牌,推进深空低空融合发展,航天港首开区建成投产,招引魔方卫星、星河动力、陆海空间遥感研究院等项目,千亿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拔地而起;医药食品产业生机勃勃,好医生智能工厂、雪花啤酒40万千升项目投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突破40%。
三是城市格局加快重塑。常住人口突破100万,城镇化率超过70%,年均净流入人口超2万人,依循“保护邛海、优化主城、向安宁河拓展”营城理念,城镇化版图持续更新,城市发展能级显著提升,西昌正加速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迈进。
四是综合立体交通网成型起势。西昌全力构建“一绕两纵两横”高速路网、“一环二横三纵”国省干线骨架,青山机场架起空中桥梁,年吞吐量超百万人次。成昆复线年客流量超1100万人次,稳居全省第二位。半小时市域通勤、1小时辐射周边、3小时直达成渝昆的立体交通网络全面形成,西昭、西香、西宁高速等项目加快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黄金节点和“活力磁场”地位更加巩固。
五是奋力担当“凉山极核引领区”,彰显首位城市责任、增强辐射能力。西昌自觉扛起州府责任,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800亿元大关,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成为带动全州共同发展的“超级引擎”。
六是擦亮共同富裕金字招牌。整合120亿元改造农村土坯房大砖房43522户,13万群众住上“安心房”。127个行政村实现5G、光纤全覆盖,70%村社建成数字化治理平台。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9,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共同现代化试点县。
七是产业联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创新“西昌总部+全州基地”产业联动模式。在农业方面,“西昌研发+县市基地”带动苦荞、马铃薯等全链条发展;在工业方面,凉山高新区与县市将协同打造“采矿—冶炼—深加工”一体化布局;在文旅方面,串联全州文旅资源、民族风情,推出“火把节环线游”等产品,将“西昌流量”转化为“全州客源”,带动兄弟县市共同发展、百姓共同富裕。
杨川说,当前,西昌市正以“敢想敢干敢担当,争先争优争一流”的新时期西昌精神为引领,锚定“建设全市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目标,聚焦“中国康养旅居地、四川攀西中心城、凉山极核引领区”三大定位,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西昌篇章。站在冲刺“千亿县”的新起点,西昌将精心打造“中国康养旅居地”的世界级品牌,全力提升“四川攀西中心城”的枢纽能级,持续擦亮“凉山极核引领区”的金字招牌,努力绘就高质量发展西昌新画卷,开创共同富裕美好新未来。(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唐元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