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温宿县技工学校内一片忙碌景象,由金华援疆指挥部、温宿县妇女联合会联合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市艺宸妇女创业服务中心推动的“直播 +来料加工”家门口就业创业项目首期培训班正式启动。温宿百余名零基础群众怀揣着就业梦想参与培训,通过“直播电商 +手工编织”创新模式,探索天山脚下的“云端致富路”。
启动仪式上,随着 “5、4、3、2、1”的倒计时声,大屏上正式点亮项目标识。这场跨越4000公里的东西部协作,以“直播为桥、手工为媒”,构建起“义乌导师 +温宿学员”结对机制。温宿县委副书记,金华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沃建滨表示,项目将依托义乌全球小商品市场优势,引进成熟订单资源,实现 “足不出户接订单、指尖轻点卖产品”的就业愿景。
值得关注的是,首批 6名赴义乌学习的学员已以助教身份返乡反哺。温宿县阿热勒镇皮亚其村妇联主席吐热克孜・居买克便是其中之一:“在义乌学了4个月手绳编织和流苏制作,现在3分钟能做一个手绳。回来后要带着全镇妇女一起学,靠手艺增收。”
浙江老师向学员们传授中国结编织技艺(李亚楠 摄)
此次项目创新推出 “180天集中培训 +7天实操考核 + N个来料加工就业岗位对接”的全链条培养模式。在实操教学现场,金华巾帼帮帮团绳编项目负责人、生活班主任蒋建娟正手持 5号线编织的中国结,向学员演示标准工艺:“头结需从9公分开始打,成品要呈正方形,熟练后1分半钟就能完成一个。”身旁维吾尔语翻译同步拆解步骤,教室里细密的编织声此起彼伏。
针对 70%学员不能熟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的难题,培训班迅速调整为“小组工作坊”模式,分设手工艺品制作、短视频拍摄、直播技能三个实训组。
温宿学员们学习手绳编制(李亚楠 摄)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金华巾帼帮帮团成员,教学班主任钱志芳介绍:“我们取消理论教学,手把手教 AI技术制作产品介绍视频,还让学员通过‘静态直播’边编织边展示。像中国结、流苏这些手艺难度适中,妇女们在家就能边做边卖苹果、大枣等农产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金华巾帼帮帮团心理辅导老师、心理班主任 任燕琴通过“即时鼓励、动态动员、一对一信念重建”三步疏导法,见证了学员的转变:“起初有人喊累想早退,现在晚上10点半都不愿离开,学习劲头越来越足。”如今,天山脚下的“石榴花”与婺州大地的“茶花”正通过这根“云端丝线”,在乡村振兴征程中编织出共同富裕的新图景。
(李亚楠)中国改革报李振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