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万千气象看四川】峨眉山:书写文旅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2025-06-26 13:21:27 来源:本网专稿 何广丙

6月25日,记者随“2025万千气象看四川”第二季度采访团踏入峨眉山市。这座坐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旅游名城,正以改革创新为利刃,突破传统发展桎梏,推动“释武茶药”千年文化基因与现代产业深度碰撞,绽放出夺目光芒。

资源富矿:从自然瑰宝到产业IP的价值蝶变

峨眉山的文旅资源禀赋堪称得天独厚。最新普查数据显示,这里汇聚了传统器乐乐种、非遗技艺、历史文物等五大类共计6173个文化资源点,其中国家级资源达25个;八大类2512处旅游资源中,优良级资源占比高达23.73%,包含34处五级优质资源。以5A景区峨眉山为核心,联动4A景区大佛禅院、农夫山泉工业旅游区等标志性景点,搭配13家研学基地构建的“1营地12基地”格局,从神秘的地学探秘之旅,到刚劲的武术传承体验,从清雅的茶旅文化品位,到质朴的农耕研学实践,全方位覆盖各年龄层游客需求,打造出层次丰富的文旅产品矩阵。

2024年,峨眉山全域交出亮眼成绩单:接待游客达2422.15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38.01亿元。其中,高桥里等新兴景点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2024年接待游客326.05万人次,同比增长24.4%。尽管因前期投入较大,营业收入暂时下降,但“旅游+民宿+潮玩”的创新业态已初具规模。当游客在数游峨眉体验中心借助AR技术“触摸”千年古刹,于高桥里新文旅田园综合体认领专属茶园时,峨眉山的文旅消费正加速从单一观光模式向深度体验模式转型。

破圈实践:工旅融合开辟千亿产业新赛道

在峨眉山南麓,保乐力加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成为文旅融合的全新标杆。这座按照4A景区标准打造的现代化工厂,2024年产值达15亿元,2025年1 -5月已实现产值7.1亿元。游客不仅能参观麦芽糖化车间,在弥漫着香草与蜂蜜气息的橡木桶陈酿区驻足,还能定制专属的“峨眉造”威士忌。“北纬30°黄金酿酒带、终年氤氲的雨雾气候、清冽甘甜的山泉水,赋予峨眉山成为世界级威士忌产区的天然优势。”酒厂负责人介绍道。该项目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吸引了瑞鹏橡木桶等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设计产能1.8万千升的威士忌产业集群。

这仅是峨眉山“旅游+”战略的精彩缩影。在嘉峨茶谷,游客可亲身参与从采茶到制茶的完整流程,这座国家3A级景区同时也是热门研学基地;农夫山泉工业旅游区每年接待超百万游客,成为“水旅融合”的典范之作。峨眉山通过将工业场景转化为旅游资源,把生产流程变为体验内容,2024年工旅融合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增收超20亿元,曾经的生产车间摇身一变成为热门旅游景点,工业遗产成功转化为文旅新IP。

生态赋能:景城一体构建全域旅游新模式

步入峨眉山,游客便能收到三大运营商推送的贴心短信,手机内同步获取详细的交通导览图与美食地图,遍布全域的96个“心连心”志愿服务点构建起“十分钟服务圈”。这种精细化的服务体系,让峨眉山游客满意度常年稳定在95%以上,实现国家平台节假日零投诉。更令人瞩目的是景城融合的深度实践——观音河风景道串联起村落与景区,黑垭口至万佛顶的森林防火步道兼具生态保护与徒步观光功能,金顶索道与观山大道等项目全方位重塑游客的游览体验。

在文化活化领域,峨眉山更是妙招频出:《故宫文物南迁·峨眉记忆》荣获巴蜀文艺奖,峨眉学研究会推出《峨眉学刊》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峨眉派女子功夫团在第四届传承大会上的惊艳亮相,创下全网20亿次浏览量的传播奇迹。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汪文斌的转发点赞,更让峨眉武术成为国际文化传播的闪亮名片,推动传统文化以年轻化、潮流化的姿态走向世界。

未来图景:迈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进阶之路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峨眉山的文旅发展蓝图已然清晰展开:构建“一核两带三片区”的空间格局,以峨眉山景区为核心,着力打造沿山文旅经济带和大渡河文旅生态带,规划建设南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环峨眉山康养片区和城区文旅消费集聚区。《峨眉山市“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顶层设计,正引导资源向“释武茶药”核心文化聚焦,加速向“旅游+康养”“旅游+体育”等新兴业态拓展。

数据显示,峨眉山市现有规上食品饮料企业22家,随着保乐力加、郎酒等知名企业入驻,百亿级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天府旅游名县提升复核全省第二、全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榜首等诸多荣誉,充分印证了峨眉山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的正确性。当晨曦照亮金顶,当叠川酒厂的蒸馏器开始运转,这座千年名山正以改革创新为笔,在文旅融合的画卷上书写全新篇章。这不是简单的“旅游+产业”叠加,而是文化基因、生态价值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的化学反应,必将淬炼出独具峨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何广丙报道)

 

[责任编辑:苏琬婷]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