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华山中学援教工作交流会上,若羌县中学校长吴志强代表第二师华山中学联合(托管)办学若羌团队所作的《县域教育“十五年一贯制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专题报告引发与会人员热情关注。
十载砥砺,见证战略定力。这份报告既是历届若羌县委、县人民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成果集成,亦是华山中学援教团队扎根边疆、践行使命的责任答卷。特别是在联合办学实践中,双方创造性建立“双捆绑式发展”机制,通过校长轮岗、师资互派、教研共融等形式,开创了兵地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新范式。
这场持续十年的教育攻坚,带来了全方位变革:县域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城乡全域覆盖,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引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教学科研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书写了县域教育提质增效的奋进篇章,更探索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若羌模式”。
破局:从“正视短板”到“协同攻坚”的育才跃迁
若羌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依托红枣产业,这里诞生了“中国红枣之乡”的经济奇迹。
回望教育发展历程,2014年前的阶段性特征尤为明显:彼时,名优骨干教师储备不足,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较低,教研活力有待激发、教学质量提升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步伐……
“最令我心痛的是,看着所教的一些好苗子想方设法远去400多公里之外的库尔勒等地求学……”6月16日,78岁的若羌县中学退休教师何国胜回忆当时的教育情况时说道。
如何补齐“教育短板”,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成为各族群众的迫切期盼。
转机始于2014年。
在若羌县党委、县人民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在兵团第二师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与若羌县人民政府签署首轮联合办学协议,标志着全疆首个兵地教育联合发展联盟诞生。
当年9月,华山中学党委派出以纪委书记、德育处主任栾雪辉为领队的援教团队到若羌县。
破局从重塑管理体系开始。若羌县与华山中学构建发展共同体,创新开展“校长沙龙”教育研讨机制,围绕科学备考体系构建、家校共育模式探索等核心议题开展联合攻关。
双方构建“问题共研—成果共享”长效机制,形成覆盖行政管理、教学改革、师资培育的全链条创新体系,通过教育生态诊断、资源精准嫁接、文化基因激活等组合策略,探索形成县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羌模式”。
自此,课堂之上,老师们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姿,精心雕琢每一个求知的灵魂;学生们则怀揣梦想、奋勇拼搏,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淬炼:从“名师输血”到“造血育才”的师资裂变
“我觉着这是个很好的建议,能够直接让学生得出结论,还能够举一反三……”6月16日,在若羌县第一小学,援教团队成员、副校长刘永年与数学教师朱依纯一起分享着教学经验。
“联合办学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教学视野,提升了教学能力,也让我明白了只有不断钻研,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朱依纯深有感触地说。
这两年,朱依纯先后在“第七届塔东南兵地基础教育校际交流网络研讨年会”荣获展示课一等奖;2024年第一轮若羌县“名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巴州第一届“玉才杯”新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荣获小学数学组一等奖……
朱依纯老师的成长轨迹,是若羌县教师队伍十年蝶变的生动缩影。
自2014年9月以来,华山中学累计派出4任校长、6批共32名骨干教师驻点帮扶,送教送研200余人次;若羌县则选派400余名教师先后赴华山中学轮岗,开展“沉浸式”教学研修及跟岗。
而随着联合办学的不断推进,通过融合教研加大“请进来、走出去”,加强科研引领教研,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们在各级公开课比赛、学术论文、德育案例、课题研究中崭露头角。
2024年,若羌县中学、第一小学教师现场课比赛获奖州级及以上39人;课题科研主持人州级及以上7人;成员州级以上30人;论文发表州级9人……
如今,随着若羌县以培养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为主要方向的“三名”工程的有力实施,本地、本校教师不断成长,一批有能力、有责任、有情怀、有担当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走上管理岗位。
进阶:从“分段管理”到“贯通培养”的教育升维
“孩子在这些活动中不仅学会了生活技能,还懂得了团队协作,这比书本知识更珍贵。”在前不久举行的若羌县小学劳动教育观摩会上,作为学生家长代表的赵雪雅,亲眼见证了劳动教育的实践成果。
五年级学生牛烁森说:“劳动教育课超有意义,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坚持和合作,也让我明白了劳动不是苦差事,而是充满乐趣与挑战。”
援教团队成员、第一小学副校长刘永年说:“我们通过多元活动赋能学生成长,让每个孩子在实践中绽放光彩。”
这场充满趣味的观摩活动,正是若羌县构建 “十五年一贯制育人体系”的一次生动体现。
以吴志强为领队的第五轮援教团队,从2022年开始,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以县中学为支撑点,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向全县各小学、幼儿园进行辐射,实现质量提升的连续性和育人成长的阶梯式发展,“相邻年级的紧密衔接和育人质量的螺旋上升,各阶段之间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根据若羌县的教育现状,吴志强和援教团队认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优质与均衡”“守正与创新”“科研与课堂”之间的关系。援教团队从改变课程入手,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并由此带动了学校形态的全面转型,逐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
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并以开发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列课程,开设了“爱+”研学课程,开齐开足劳动课程,构建书香校园、墨香校园,丰富学校社团课程体系……
“联合办学从最初主抓高中教学,到推进十二年一贯制建设,再到如今构建十五年一贯制育人体系,若羌教育实现了资源整合、学段衔接和管理融合。”若羌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耕:从“单向帮扶”到“双向赋能”的协同共生
2024年9月24日,若羌县党政大楼内,第六轮联合办学(托管)协议正式签署,标志着双方合作向纵深推进,进入“全学段覆盖、全要素整合”的新阶段。
若羌县负责同志在签约仪式上表示:通过管理机制共建、师资队伍共育、课程资源共创,实现了县域教育生态的系统性重塑,力争将若羌县打造成巴州振兴县域基础教育示范区。
——在联合办学的有力推动下,若羌县中学先后获得“自治区党建工作示范校”“自治州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中学部创建“2023年自治区中小学德育示范校”;小学部太阳花中队被命名为“2023年度全国红领巾中队”,小学部荣获“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在联合办学的有力推动下,若羌县先后有近1000名学子考入疆内外各级各类大学,200多名学生进入“985”“211”大学;中考高中录取率逐年提升。在录取生源分数很低的情况下,创造了新疆巴州基础教育“低进优出”的教育奇迹。
——在联合办学的有力推动下,若羌教育硕果累累,教育成了让群众放心的民生工程,县委、县人民政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科学决策和华山中学的帮扶,铸就了兵地融合发展教育的一段佳话。
吴志强在华山中学援教工作交流会上深情地说道:“若羌县教育图景的深刻变革,教育成效的不断提高,始终根植于二师党委与若羌县党委、华山中学党委的战略擘画:从顶层设计的全局运筹到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从资源配置的系统优化到民生工程的精准落地,政府各部门以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定力构筑起最坚实保障体系……”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若羌县中学的操场上,整齐列队的学生们齐诵“少年强则国强”,这声音穿越沙漠戈壁,诉说着教育帮扶最动人的故事——不是简单的“输血”与“输出”,而是心手相牵,让每个孩子都能种下梦想的种子,收获成长的希望。
(若羌县融媒体中心 郭城 苏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