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党旗引领促文明 和美乡村万象新

——记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广元市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
2025-06-12 22:01:44 来源:本网专稿 

绿浪翻涌,一湾溪水潺潺流淌。广元市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坐落在秦巴山脉南麓的翠绿之中。

(图为五龙镇全景图)

近年来,三会村以文明为笔,在10.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乡风淳朴、生态宜居的文明画卷。今年5月,这个昔日普通山村华丽转身,成为全国文明标杆,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党建铸魂文明创建有“主心骨”

“猕猴桃园防虫害的统防统治如何组织更高效?”“村头那几户房前屋后的卫生评比,大家有什么好办法能长效保持?”……在三会村,“三会夜话”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热烈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村民们畅所欲言,干部们认真记录。村党总支书记带领党员群众围坐,共议村务、学习新思想、谋划新发展。这一幕,正是三会村以党建为引擎驱动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文明村建设过程中,三会村深谙此理。村“两委”严格对标《全国文明村测评体系》,构建起“镇党委主抓、分管领导直管、村‘两委’落实”的责任闭环,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将任务层层分解,形成“五同”创建格局。

(图为三会“围炉夜话”)

思想引领如春风化雨。近年来,依托“三会夜话”“围炉夜话”等接地气的载体,村“两委”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这些‘夜话’讲的是身边理,说的是实在事,把大道理变成了家常话,咱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村党总支书记魏光勇表示,正是这种润物无声的引导,为文明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产业富民文明根基有“硬支撑”

文明之花,需要厚植于发展的沃土。三会村坚持“农、商、旅、训”融合发展的路子,在青山绿水间开辟出一条特色产业富民之路。

站在村头放眼望去,1200亩猕猴桃园藤蔓葱茏、600余亩梨树郁郁葱葱、350亩青脆李挂满枝头,林下套种的600亩中药材长势喜人……这一片“丰景”的背后,是13家业主大户、8个家庭农场和6个新型经营主体的蓬勃兴起。

(图为三会村猕猴桃产业园区)

与此同时,三会村同样重视产业升级。五龙镇党委书记张兴中介绍,三会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底色,发展出“树尖上的经济”——树尖餐厅、树尖民宿等18处特色景点依山就势而建,成为网红打卡地。昔日寂静的山村,如今迎来一拨拨城里游客和研学团队。“产业活了,口袋鼓了,村里更是人人讲文明。”返乡创业青年胡仲平说,回到家乡后,他发现村容村貌、村民素质肉眼可见的提高。

村美人和文明家园有“精气神”

村内主要道路旁,20余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墙绘和宣传栏自成风景;村委会张贴栏上,“三会好人”“好媳妇好公婆”的表彰格外醒目,全村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据了解,三会村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写入村规民约,对婚丧嫁娶、法治宣传、纠纷调解等事项实现村民自我管理、有效监督。创新的“文明新风积分制”更让做好事、讲文明有了量化激励,家家户户争积分、比文明成为新时尚。

(图为三会村村民小组积分评议会)

环境之变则塑造了文明的“筋骨”。近年来,三会村建成4处新村聚居点,完成115户聚居点建设和285户土坯房改造,硬化村组道路24.7公里,入户路硬化率达95%。水利设施提档升级,新建提灌站1座、标改山坪塘36口、铺设渠系管网15公里,自来水入户率和安全饮水达标率分别达95%和100%。生活污水治理覆盖70%以上农户,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全村707户全部完成改厨改厕。

(图为三会村聚居点)

如今漫步在三会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5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田间院坝,农家小院窗明几净,村道两旁绿树成荫,林间民宿炊烟袅袅,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跃然眼前。(杨洁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高寒)

 

[责任编辑:苏琬婷]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