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凉山德昌2025年端午民俗文化寻味活动盛大启幕

2025-06-02 23:15:22 来源:本网专稿 

当艾香沁透凤凰城街巷,德昌县2025年端午民俗文化寻味活动在初夏熏风中启幕。在这场以"寻味端午·药韵德昌"为主题的盛会,铺展出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三公里药市长廊勾勒千年草本图景,非遗展演区跃动傈僳族火草织布的古老技艺,百余米药膳长街蒸腾着黑根炖鸡与粽叶交织的养生芬芳。包粽子、佩香囊、绘纸鸢等传统民俗体验,与中医问诊、八段锦展演等康养项目相映成趣,让千年民俗焕发出蓬勃时代生机。市民们穿梭其间,指尖触摸着传统与现代编织的养生密码,舌尖品味着时光沉淀的草本记忆。

多维场景构筑文化盛宴

漫步三公里药市长廊,仿佛踏入李时珍笔下的本草秘境。晨露未浠的青蒿与沾着山野清气的小洋参在竹篾簸箕间低语,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草木馨香。在这里,除了常见的艾草、菖蒲、茯苓等药材外,白虫草、玉竹生、一支箭等珍贵药材也是应有尽有。现场,摊主们一边用黢黑的手掌婆娑着新鲜药材,一边热情地向围观群众介绍着每一味草药的特性与功效。游客们好奇地凑近、仔细观察,时不时抛出疑问,在你来我往的问答声里,热闹喜悦的氛围久久回荡在长廊上空。

如果说,三公里药市长廊蕴藏着横断山脉里的季候密码,步入魁星阁广场,百余米药膳长街则娓娓诉说着千年来德昌人融药入馔的养生智慧。长街上,十余口大锅沿街排开,炉火正旺,氤氲药雾袅袅升腾,将浓郁的香气泼洒四方。这香气是复杂的交响:黑根、党参炖煮土鸡的醇厚鲜香是主调,黄芪、枸杞融入汤羹的温润甘甜是副歌,其间又跳跃着新鲜粽叶蒸腾出的清新绿意以及各类药膳点心酝酿出的甜蜜诱惑。游客们沉浸其中,大快朵颐。长街上,人声鼎沸,碗碟轻碰,笑语交织,共同谱写出一曲舌尖上的养生乐章。在这百余米长的烟火长廊里,德昌人世代相传的“药食同源”智慧,正化作一道道看得见、闻得到、尝得出的鲜活滋味,滋养着当下,也连接着绵长岁月。

正所谓,美食是味蕾的艺术,音乐是耳朵的盛宴。在近两百年历史的魁星阁前,人们不仅享受着味蕾的甜蜜,也感受着民俗歌舞的乐趣。台上,身着盛装的傈僳儿女吹响葫芦笙,用轻快的步调踏出历史传承的节律。台下,活泼的小孩、欢欣的游客模仿舞步,共同沉浸在德昌水土孕育的独特风情中。古老飞檐下,歌声舞影交织,既为这场寻味之旅注入灵动韵律,也构筑起了端午民俗的文化盛宴。

深度体验激活文化基因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诗句描绘的童趣,在德昌端午时节有了更深的意蕴。于凤凰嘴公园仓颉广场,放纸鸢不仅是一场游戏,更承载着驱邪避瘟、祈福安康的古老心愿。人们执起彩笔,在竹骨素绢上点染丹青;父母牵引孩童,轻摇手柄。顷刻间,寄托着希冀与自由的纸鸢乘风而起,在碧空流云间翩跹起舞,仿佛将美好的祈愿也一并送上了青天。与往年不同,2025年端午民俗文化寻味活动趣味更浓。人们不仅能深度体验放纸鸢等传统民俗,更能身临其境感受多元传统文化的魅力。

走进音乐花园,县中医院设置的专家问诊区前排起了长龙。老中医指尖轻搭脉息,望闻问切间,将古老药典的智慧娓娓道来,为游客们开出个性化的“端午养生方”。不远处,八段锦展演正酣。习练者们身着素雅练功服,动作松柔圆活,如行云流水,在一招一式中吐纳天地清气,演绎着东方养生奥秘。围观者或凝神静观,或随之舒展筋骨,空气中弥漫的药草香与绵长深沉的呼吸交融,织就一幅动静相宜的康养图景。在西宁花园,千年传承的傈僳族非遗展与根雕艺术展汇同现代美术、摄影、书法展交相辉映为游客们带来穿越时空的惊喜体验;海花沟大地公园绑艾草、摸鱼比赛等活动更是唤醒人们心中的童趣童乐。在这场盛会里,人们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传承者。在亲手绘制纸鸢、习练八段锦、感受火草织布、包裹端午粽的沉浸式互动中,那些沉睡于典籍与岁月深处的文化密码被一一唤醒、解码、内化。

文旅融合续写时代新章

日暮西沉,灿烂的黄昏为凤凰城的飞檐黛瓦镀上温暖的光晕,德昌2025年端午民俗文化寻味活动亦在袅袅药香与欢声笑语中渐入尾声。然而,节庆的落幕并非文化的休止,而是一曲新章的序奏。今日的德昌,以端午为媒,将深山的草木馈赠、沉睡的典籍智慧、古老的非遗技艺,悉数唤醒于市井烟火与山水田园之间。人们指尖触摸的,不仅是竹骨素绢,更是文化传承的鲜活脉络;舌尖品味的,不仅是黑根炖鸡的醇厚与粽叶的清香,更是“药食同源”融入当代生活的养生哲思。

这场盛大的民俗寻味之旅,其意义远不止于一场节庆的狂欢。它是一次成功的文化解码——将典籍中晦涩的“密码”,转化为可触摸、可体验、可感知的沉浸式场景;它更是一次深度的文旅融合实践——让千年药韵、傈僳风情、养生智慧,成为吸引八方来客的独特磁极,为德昌的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三公里药市长廊、百余米药膳长街、古老的魁星阁广场、活力四射的体验花园……这些多维场景,如同精心编织的文化经纬,将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创新、生态与产业巧妙缝合。

夜幕低垂,灯火渐次点亮。药膳的余温仍在街巷间流转,广场上傈僳歌舞的韵律仿佛还在空气中隐隐震动。那些在专注眼神中被唤醒的文化基因,在灵巧动作中被激活的古老技艺,在会心微笑中被内化的传统智慧,已然化作点点星火,融入城市的血脉,汇聚成面向未来的文化自信。德昌的端午,不仅寻得了民俗的“味”,更熔铸了发展的“魂”。它昭示着:当文化不再束之高阁,而是深深扎根于土地、融入百姓生活、赋能城乡发展,这源自《楚辞》的千年风骨,便能在新时代的沃土上,焕发出蓬勃不息的生命力,奔涌向更加辽阔的未来。这,正是德昌以民俗为笔,以文旅为墨,在中华文明的长卷上,奋力续写的时代新章。(付苧娇 崔雪 张宇涵 )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