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凉山会东:油菜籽丰收叠加烟叶种植“双轮驱动”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5-29 11:28:58 来源:本网专稿 

仲夏时节,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广袤的田野上,一幅立体农业画卷正徐徐铺展,金色田野铺就出“双增收”致富路。曾经绚烂的油菜花海已悄然“蜕变”,取而代之的是沉甸甸的油菜籽挂满枝头。在铅锌镇、姜州镇等核心烟叶种植区,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旋耕机紧随其后翻整土地,青翠烟苗在整理一新的田垄间迎风摇曳,共同勾勒出“烟油轮作”的现代农业图谱。

科学轮作土地生“金”

近年来,会东县烟草公司创新推广“烟+油菜”科学轮作模式,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土地的“无缝衔接”,更形成了“1+1>2”的增收效应。

“今年油菜籽颗粒饱满,亩产能达300斤!”正在田间忙碌的铅会东县锌镇烟岔河村2组烟农赵久发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更让人高兴的是,收割完油菜的地里已及时种上烟苗,你看这长势多好!”

在铅锌镇油菜地里,记者看到,一边是轰鸣的收割机轰鸣着抢收油菜籽,一边是绿油油的烟苗在微风中舒展身姿。岔河村3组烟农钱学康给记者算了一笔清晰的经济账:“油菜籽一亩能卖1100元左右,加上烟叶收益,亩产值可突破5800元,比单一种植增收超1000元。”

科技赋能提质增效

在会东县姜州镇连片的烟田里,新型农机具轰鸣向前,现代农业技术为传统烟叶种植注入了新活力。今年以来,会东县通过推广实用农机具、强化技术培训等举措,持续提升烟叶种植的科技含量。

“现在种烟轻松多了!”正在田间劳作的姜州镇烟农孙发现感慨道,“以前全靠人力,效率低,现在有了起垄机、覆膜机这些设备,工作效率提高了好几倍。”

据了解,会东烟草今年已组织开展“膜下小苗”移栽技术专题培训会425场次,实现技术骨干和烟农培训全覆盖,参训人员达1.7万人次。同时,推广四驱旋耕机、小型覆膜机等适用农机具1000余台,覆盖了从整地、移栽到植保等多个生产环节。

“我们正着力推动传统烟叶种植向现代化转型。”会东县烟草公司烟叶科科长钟子正介绍,“通过机械化作业和技术指导,既减轻了烟农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烟叶品质和种植效益。”目前,这一科技助农模式已在全县多个产烟乡镇落地生根,广受烟农好评。

产业链延伸增收门路广

尽管油菜花期已过,但“美丽经济”的效益仍在持续释放。会东县依托油菜产业,发展起菜籽油加工、旅游观光等多元业态。

“我们的冷榨菜籽油供不应求,我家只种植了5亩油菜就卖了6000多元钱。”正在忙碌的岔河村村民徐锋告诉记者。

“油菜花开的那一个月,来玩的游客特别多。”姜州镇中和村村民唐英高兴地说,“我在家门口摆了个小摊,卖些自家做的腊肉、蜂蜜和新鲜蔬菜,光这一季就能多挣万把块钱。”

长势喜人收获在望

5月11日,会东县今年的烟叶移栽工作已全面完成。当前,正扎实推进田间管理工作,为烟叶提质增效打下坚实基础。放眼望去,已移栽的烟苗郁郁葱葱,长势良好。

“你看这烟叶,颜色正,长得多好!”姜州烟叶收购站站长吕发荣充满期待,“按照现在的长势,加上轮作的优势,预计今年亩产值有望提升10%左右!”

从金色花海到金色丰收,从单一产业到多元发展,会东县正探索出一条“以烟稳粮、以粮促烟、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书写着农业发展的崭新篇章。(余云换 刘靓)

 

[责任编辑:苏琬婷]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