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西部开发-中国改革报看西部开发,西部开发改革发展新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2025年新疆·拜城“乌孙古道与丝路文明”溯源之旅实践活动隆重开幕

2025-05-27 13:54:58 来源:改革网 

5月20日,由温州市援疆指挥部联合阿克苏地委宣传部、阿克苏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拜城县委县政府、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共同主办的2025年新疆·拜城“乌孙古道与丝路文明”溯源之旅实践活动在拜城县隆重开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旅厅二级巡视员张洁,阿克苏地区人大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瞿红艳,拜城县委书记霍军,拜城县委副书记、温州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姚海等领导出席活动,拜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胥小荣主持开幕式。

image.png

乌孙古道是横贯天山南北的咽喉要道,是古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纽带。它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通道,更见证了克孜尔石窟世界文化遗产明珠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交融共生的辉煌历史。本次实践活动结合“5·19”浙江文旅援疆“双珠”计划“引客入阿”推介活动,汇聚国内外顶尖学者,从乌孙古道的文化价值出发,为古道的保护和开发注入新思路,为“双珠”游线路图拜城板块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拜城县委书记霍军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拜城县委县政府纵深推进“文化润疆”工作,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石泉湿美”特色资源,持续挖掘克孜尔千佛洞、刘平国刻石、乌孙古道等在内的文化资源,精心谋划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文旅项目,走出了一条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壮大县域经济的好路子。此次活动不仅是对拜城历史文化又一次重大挖掘,也是以“文化润疆”推进“双珠强旅”工作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黄维忠在致辞中提到,全长130公里的乌孙古道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文化通道。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2周年的今天,重走乌孙古道,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弘扬丝路精神,深化文明互鉴”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此次来到拜城,正因这里是绿洲丝绸之路北道的核心区域。乌孙古道像一根金线,将刘平国刻石、克孜尔石窟、赛开塔木遗址、沙依塔木烽火台、图尔塔木佛寺遗址等散落的文明珍珠串联成璀璨的项链。这里的每一片草原、每一条河流,都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鲜活注脚。

image.png

活动期间,专家学者们将围绕龟兹历史与丝路交通、乌孙古道与丝路文明等诸多主题深入展开研讨,碰撞思想火花,挖掘乌孙古道与丝路文明的深厚内涵。温州博物馆馆长金盾在研讨会上以“跨越山海的文明交响”为题,深入探讨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与乌孙古道的物质文化关联,引发热烈反响。金盾提到,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闪耀着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辉煌;而乌孙古道作为丝绸之路北道的关键路段,承载着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温州港的灯火与龟兹的佛光,曾在历史的长河中交相辉映。它们跨越山海,相互影响,共同谱写了古代丝绸之路上文明交流互鉴的壮丽篇章。金盾认为,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这两处遗址的物质文化关联,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也为推动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和文化支撑。

image.png

近年来,温州市援疆指挥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将文化润疆融入对口援疆工作全过程,立足拜城实际,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输”“造”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文化交流等全领域对口支援。作为阿克苏地区文物大县,拜城县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人文精神,古代联通南北疆的夏特古道、乌孙古道在此交汇。温州市援疆指挥部携手各有关单位主办此次“乌孙古道与丝路文明”溯源之旅实践活动,不但致敬了乌孙古道文化遗产,更希望以此号召更多文旅人士参与体验和挖掘乌孙古道历史文化价值,进一步推动浙疆文旅深度融合及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下一步,温州市援疆指挥部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双珠计划”,积极谋划拜城县“双珠强旅”标志性节庆和文化交流活动,加大对拜城县文旅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力度,抢抓旅游兴疆战略有利契机,提升当地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促进温拜两地双向文化交流,与拜城广大干部群众并肩携手,共同书写“文化润疆”建设和“双珠计划”实践的新篇章。

中国改革报李振峰报道


[责任编辑:孔梵]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