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凉山会理:科技赋能 吸引“燕归巢” 烤烟产业焕发新生机

2025-05-15 18:34:31 来源:本网专稿 

本网讯 初夏时节,会理连片的高标准烟田里,烟苗在精细化管理下生机勃勃。内东乡“90后”烟农张天手持遥控器,一键打开水肥一体化灌溉水阀,为烟苗补水。

“我家几十亩烟地,用了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想开哪一片,在三公里之内都可以遥控。”张天介绍。

今年,张天种植了46亩烤烟。他算了一笔账,相较于传统人工灌溉,水肥一体化滴灌优势显著,水肥利用率大大提升,烟苗长势更好,节省下来的时间还能忙点其他农活,一举多得。

近年来,在烟草行业部门的推动下,会理市因地制宜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免打窝移栽等实用技术,引进适宜山区的农业机械,引导烟农“小改小革”,并组建烟农互助微型联盟、建强专业化服务队伍,实现烤烟种植效率提升、成本降低。

张天对此深有体会:“现在种烟和老一辈完全不同了,我们耕地用大型机械,起垄用微耕机,移栽前用打窝器,移栽时有覆膜机,这些新农具的使用,节省了大量劳动力,以前两个人种十多亩地都吃力,现在种四五十亩也不成问题。”

在内东乡龙河村大桥组,29岁的孙莉正和姐姐用便捷的药泵,为烟苗进行移栽后的首次钾肥施用。“这个药泵很好操作,一个人一天能施五六千株烟。”孙莉说。

大学毕业后,在外打过工、开过店的孙莉,今年回家和老公、姐姐一起种植烤烟。她告诉记者:“今年是我回家种烟的第一年,种了29亩,有几万株烟,回来接触了比较多的新型技术,大大的节约了我们的种植成本,平时管理基本上就是我和姐姐,还有我老公三个人,没有请工人。”

如今,三个人就能轻松管理29亩烟田。“年轻人更注重烟叶质量,愿意大胆尝试新技术。”孙莉对今年的收成信心满满。

目前,会理市“80后”烟农有2627户、“90后”烟农有1053户、“00后”烟农有61户,种植主体年轻化比例达34.8%。以内东乡为例,“80后”烟农有132户、占比是31%,“90后”烟农有50户、占比12%,“00后”烟农有4户,占比是1%,还有3户大学生返乡种烟。年轻群体的加入,有力推动了新技术推广,像免盖膜和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的应用,既减轻劳动强度,还提质增效、降低成本。

从曾经的“逃离农门”到如今的“燕归巢”,新一代年轻烟农用科技重新诠释了传统农业。农忙时节,年轻身影穿梭在烟田,科技不断减工降本,这不仅是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邓丽平 何淞阳)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