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中,法治维护着公序良俗、关乎着民生万象,更体现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面对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薄弱的现实挑战,如何突破桎梏,实现从经济洼地到招商引资高地的蝶变?如何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以“法治三师”“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作答。
近年来,师市努力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通过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推行公平阳光执法,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全方位、系统性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筑牢新时代维稳戍边职责使命坚实法治根基,让法治成为推动师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论断科学阐明了法治与营商环境的关系,深刻揭示了法治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充分凸显法治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月6日的师市党委常委会上,4名师市重点国有企业负责人就企业在加强财务监管、深化内控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和采取的措施情况进行汇报,这正是师市党委探索法治护航经济发展新路径的生动实践。
师市党委将在党委常委会上开展“以案四说”作为关键措施,以上率下用法治思维护航经济发展。通过选取典型案例,组织深入讨论研究,明确“以案释法明方向、以案普法强根基、以案管治提效能、以案警示树清风”的目标,让党委、政府各单位、部门负责人从纪法红线、德治缺失、廉政风险、治理漏洞四个维度深入剖析案件本质,构建起“案例研判—风险预警—教育整改—制度完善”全链条治理模式,持续提高依法治理效能,筑牢廉政风险防线。
师市行政常务会建立法治政府建设“轮值讲法”“以案释法”工作制度。各行政部门负责人轮值轮流分享过去三年中涉行政诉讼败诉、行政复议纠错、行政处罚被撤销等方面的31个典型案例;聚焦经济工作收尾期、项目建设关键期、欠薪案件高发期,选定工程建设领域合同纠纷、行政执法不规范等各类涉机关部门行政诉讼败诉案件,定期开展“以案释法”,确保学以致用,将理论武装切实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助力攻克发展道路上的重重难关。
如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已经成为师市“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的普遍共识。针对推动国有企业研究成果转化,精心设计“一企一策”差异化管理制度,明确国企经济指标、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运用法治思维稳妥有序化解国企债务,整合优势资源,推进国有资源资产化,增强市场化运营能力,提高资产有效利用率。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招商引资成效方面,师市在深度把握中央和兵团一系列政策的基础上,给予企业税费减免、土地优惠等政策,还配套提供水电、科技创新、农民工培训补贴等资金与政策支持。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研讨,城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强深有感触:“以前做决策、谋发展,总觉得会有风险,创新开拓的动力不足。如今,我会在学习典型案例中反复复盘分析企业经营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管理漏洞,不仅掌握了预判潜在风险的方法,更明晰了如何系统性地填补漏洞,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沃土,而法治则是这片沃土的守护者。“多亏了法院解决了这个纠纷,我们的项目才得以复工建设。”3月20日,图木舒克经济技术开发区某招商引资企业负责人感激地说道。
这个涉及3000余万元标的、计划投资4亿余元的招商引资项目,因施工方和建设方矛盾纠纷升级,导致项目停工。师市党委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多方会谈,集体研究解决办法。师市主要领导带队第一时间深入工地现场,逐项核查施工数据,详细了解工程现状。经过无数次的走访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项目顺利复工。
护航企业发展,政法机关如何协同发力?审判机关通过司法建议书提醒企业关注行业治理短板,定期提醒企业关注法律高发风险领域;建立分片包干企业制度,将多元解纷机制嵌入企业全生命周期,帮助企业化解矛盾,降低诉讼成本。检察机关深化人员分类改革和大部制改革,持续提升履职能力。公安机关积极转变职能,全面推进“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审批服务模式,提高办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推动企业发展,事后解决纠纷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挽回损失、维护权益,但更具前瞻性和价值的是将司法服务前置,从源头上减少企业诉讼纠纷的困扰,真正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3月27日,师市司法局组织3名广州知名涉外律师,深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三师区块涉外企业,开展全方位“法治体检”。律师团队与企业管理层、业务骨干面对面交流,查阅合同文件,针对开展国际贸易中要掌握的国际背景情况、法律风险、政策支持等问题,结合企业贸易情况深入研判分析,为企业提供覆盖贸易全流程的法律分析与应对策略。
“法治体检”优化服务,助力企业规避潜在风险;依法行政提升决策质量,确保企业沐浴在透明高效的政务氛围中,享受坚实可靠的法治保障。目前,师市党政机关单位、团镇、街道、连队、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14名律师组成的法律咨询专家团队先后审查各类招商引资合同、工程建设合同39件,避免涉企重大行政决策、重要合同出现漏洞和风险。2024年,师市司法局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5件,反馈意见38条,审查合同44份,反馈意见518条。对32项行政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合同协议等事项进行审查,全面梳理并审查12个行政执法单位的3655项权力清单,为权力的运行铺设坚实的“法治轨道”。
“我们坚持从企业最不满意的地方抓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通过搭建联动平台、组织法治体检、优化服务形式,依法保护企业权益。2024年,我们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14场次,开展法治讲座13场次,法律咨询28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163件,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办理公证事项380余件。”师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徐秀梅说。
政务服务的便捷与高效,直接反映营商环境的优化。市民热依汗・阿布都热依木在师市市民之家政务服务大厅半小时就顺利办理了食品经营许可证,高效且省心的流程让她赞不绝口。
如今,市民之家政务服务大厅服务涵盖26家单位932项政务服务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严格落实“一件事一次办”“全程网办”要求,不断提升群众办事体验。
对于2021年来图木舒克市做建材生意的小微企业经营负责人尹双全来说,师市综治中心的优质服务值得点赞。“来这里做生意,先后遇到过欠薪纠纷、劳动合同纠纷、服务合同纠纷,去师市综治中心基本上三四天就能解决。他们会帮我分析各种选择的法律后果,会找调解专家帮我调解纠纷,还有党委、行政部门领导帮我解疑释惑。知敬畏、懂法律、明权责,有了这些,我开店没什么后顾之忧。”
如何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各个方面,让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师市紧盯“放管服”改革中的痛点、难点、堵点,用法治引领和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师市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实现“一站式”办理。2024年,共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和公共服务便民事项19万件,群众满意率100%。
锚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这一关键目标,师市积极作为、精准施策,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师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畅通市场主体反馈问题渠道,依法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利。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法律服务直通车”14场次,开展“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6家律所对接帮扶17家实体企业,与时俱进清理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4份。
2024年,师市举办依法行政培训152期,培训人员1万余人次,有效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构建师团连三级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排查纠纷7130次,调解纠纷5169件。
随着一批又一批的客商接踵而至,一个又一个重大项目和优质项目成功落地并开始建设,这充分证明师市优良的营商环境。如今的三师图木舒克市,审批流程简化、办事效率提升,政务环境不断优化,执法效率显著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已经深入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服务企业与商家的各个领域,持续推动师市经济社会沿着法治的轨道稳步前进,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未来。
(尹群燕 黄斌)中国改革报李振峰报道